一、消費信貸發展快且有潛力
消費對GDP的貢獻逐年上升,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近幾年來,我國消費占GDP的比重持續增加,在2011年突破50%,我國已經步入消費驅動型經濟。2015年我國居民消費支出總額為26.48萬億元,同比增長9%,高于GDP的增長速度。近年來,消費對GDP的貢獻基本穩定在45%左右,與發達國家平均70%左右的高水平比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消費信貸規模不斷上升,增速較快,但占信貸總額比重仍然較低。2015年我國消費信貸規模達19萬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不含房貸的消費信貸余額為4萬億元,同比增長26.1%。消費信貸余額占我國整體信貸余額的比重增長至19%,仍遠低于發達國家60%的比例。2015年末,我國全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為101.3
萬億元,消費信貸僅占貸款余額的19.4%,從近幾年消費信貸的占比情況來看,雖然消費信貸占比逐年小幅上升,但是總體圍繞20%左右變動。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和市場消費信貸產品的增加,消費金融將充分釋放強大的發展潛力。
二、三大商業模式
從消費金融的商業模式來看,主要分為三種:
1、商業銀行:以線下渠道為主,注重產品創新和場景延伸。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產品包括信用卡、汽車貸、消費貸等,由銀行基于申請資料向客戶發放貸款。
2、消費金融公司:依托牌照優勢,深入經營。目前已有19家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具有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特征。
3、互聯網消費金融:依托互聯網技術,電子化、網絡化及信息化經營?;ヂ摼W消費金融最早起源于大型電商平臺或者依托于大型電商平臺,典型例子有京東白條、螞蟻花唄。此外,一些小型電商平臺與大型電商平臺相比欠缺強大的資金流水和客戶體量,因此以細分市場為切入點,同時以P2P作為資金來源。
三、行業發展空間無限
行業利好政策持續驅動,消費金融空間無限。從政策面來看,自2009年銀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以來,消費金融政策紅利逐步釋放。考慮到目前消費占GDP比重、消費信貸占消費支出比重均低于發達國家,未來消費金融空間無限。我們估算2020年,消費支出有望達到47萬億元,消費占GDP比重將有望提升至52%;消費信貸將達到12萬億,約占消費支出的25%。未來隨著消費金融牌照的進一步放開,以及互聯網消費金融的普及,市場格局有望更加市場化。
完善風控的機制是消費金融規模發展的重要基礎。由于消費金融在我國仍處于逐步成熟的階段,在風控方面存在較多的不確定性和難度,主要表現在個人信用體系尚不完善、壞賬率較高,違約風險高、與銀行現有業務的融合。消費金融的發展不但需要清晰、具有創意的商業模式,更需要完善的風險控制,以保證消費金融可持續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