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的建設同時也標志著我國成為了繼美國、法國、俄羅斯之后,又一個擁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那么作為最先進的核電技術之一,“華龍一號”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福建福清核電站5號機組是“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于2015年5月7號開工,目前正在有序的建設當中,作為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多個方面實現技術突破,滿足國際最新核安全法規標準的要求,同時在安全、技術和經濟指標上,也達到國際最高水平。
邢繼(中核集團“華龍一號”總設計師):我們在反應堆堆芯的設計,我們采用177組,燃料組建的反應堆堆芯的設計,這樣的話,增加了熱供余量,使得反應堆在運行和事故情況下,它更加安全,比如像第二代反應堆堆芯熔毀的概率,大概在十的負四次方左右,國家的核安全當局,對我們新建核電站提出來的安全設計標準要求,堆芯熔毀的概率,必須要小于十的負五次方,那么“華龍一號”比國家所要求的還要低了將近一個量級的水平。
“華龍一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與國際通行三代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在安全可靠性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抗九級地震、防大型海嘯,這些都是“華龍一號”的設計標準,不同于以往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依靠重力溫度差、密度差等建立自然循環,設計了一套非能動安全系統,簡單的說,就是在不需要外部電源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為核電站提供安全防護措施。
邢繼:非能動的系統,利用自然循環在失去電力供應的時候,它依然可以發揮作用,這就是保證核安全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華龍一號”按照最高的最新的安全標準,可以讓操作員在事故發生后30分鐘,不需要操作員來干預,從(事故發生)72小時來說,我們是能夠做到完全場內自制,不需要外部支持。
在經過了幾次重大核電站事故之后,安全性成為三代核電技術的重中之重,為此“華龍一號”采用了雙層安全殼的結構,可以抵御商用大飛機惡意撞擊,這也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電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