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5月28日訊:財經365視界:日本房產泡沫瘋狂往事。
對應股票,房地產也一樣,每次上漲都得有“故事”支撐。
故事和共識有了,錢也有了,然后就開始瘋狂投資。
幾乎所有的泡沫都是銀行催生的,幾乎所有泡沫的破裂,也都是因為銀行貸不出那么多錢來讓下一個人接盤,自然就崩了。
1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日本人中間發生了一場思維革命,他們發現日元越來越不值錢,于是開始尋找有升值趨勢的“硬通貨”。
那個時候,日本絕大部分老百姓在房價會持續上漲這件事上,達成了高度共識,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從銀行貸款買房,而且,很多人的杠桿是越借越高。
不僅大城市的繁華地帶,就連城市周邊的郊區,都被卷進了這個舉債炒房的游戲之中。白領們有了一點積蓄,就會謀求投資買房,生怕錯過了上車機會。最后,甚至連城郊的農民們都出動了,紛紛拿著手里的辛苦錢去銀行貸款投資!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房價已經普遍上漲了一輪,貨幣供應量翻了幾十倍,風險也開始變大,各個環節的人都承擔著巨大的房貸壓力,而且環節越往后,壓力越大。
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房價的持續上漲,很多人變得越來越惜售。于是,市場上流通的房子也就越來越少,標價越來越貴了。
后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東京的房子貴到賣了可以買下整個美國,日本的房子全賣了可以買下四個美國。不過說是這么說,如果真的大規模拋售,很快就會因為找不到買家而變得一文不值,也就談不上值幾個美國了。
2
很自然地,全民炒房留下了一個問題:從銀行借那么多錢,總得還吧?如果房貸還不上怎么辦?
比如我一個月工資兩萬,房貸一萬五,苦就苦點吧。但是如果我下崗還不上了,周圍的人能借的也都借了,還是還不上,我就只好拋掉房子了。
如果只有一個人這么干,還沒啥問題,但是如果大規模下崗,那就麻煩了。因為賣房子的人越多,房子越賣不上價,你也就越著急出售,壓價越厲害,最后可不就是雪崩式下跌。
緊接著,銀行便會出現大量爛賬,說不定就跟著倒閉了。再或者銀行利率上漲,本來一個月需要還貸一萬五,一下漲到兩萬了,還不上了,怎么辦?賣唄。
同樣的,如果幾個人賣,一點問題都沒有,但倘若是大規模拋售,那就啥玩意都不好使了,房價一下子跟重力加速度似地下跌。事實上這就是日本房地產泡沫中發生的故事。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不少人是一分錢首付都沒有,全是借的,或者干脆就是高利貸。他們之所以這么做,就是賭房價上漲,比方說我借1000萬,年息250萬,我對賭的就是房價漲幅超過250萬,如果漲幅超不過,我就死定了,因為根本還不上這么多利息。
同樣,倘若系統中這種人比較少,那也是沒有問題的,還不上貸賣了房子便是。遺憾的是,當時的日本,投機者非常非常多,這些人買的時候就沒準備長期持有,全是對賭大幅增長。
這樣一來,一旦預期的增長沒出現,高利貸到期后強制還錢,便引來了更大規模的拋售,也就是砸盤,那場面真的是要多可怕有多可怕。
到現在為止,大家看到了吧,房價大幅升值有兩個必要條件:
1、上漲的共識。只有當一個社會體系中,認同“房子就是中世紀黃金”的人占多數,房地產才會大放異彩,反之,當大家普遍覺得某個地方房子的不會漲,那么當地房地產就會變鶴崗。
很多國家房地產泡沫破裂后一直不溫不火,就是因為老百姓這個共識沒了。大家經歷過暴跌,不再認為房地產只漲不跌,也就不那么狂熱了。
這種“共識”很多時候沒啥特別靠譜的根據,就好像比特幣,美國的一個經濟學家說,“我知道比特幣是扯淡,但是那么多人相信這個扯淡,那我們就可以投機賺錢”,用中國某投資人的話說,叫“傻X的共識也是共識”。
2、銀行信用擴張,也就是銀行愿意貸款給你。可以說,現代經濟運行中,幾乎所有的泡沫都是銀行催生的,幾乎所有泡沫的破裂,也都是因為銀行貸不出那么多錢來讓下一個人接盤,自然就崩了。
把這個邏輯理清了,你去看經濟史上的所有泡沫,是不是都是一個套路。無論是人類最早的黃金崇拜,還是后來的郁金香狂熱,或者南海泡沫,都是這樣的:
大家瘋狂追逐一個產品,認為它會升值,為了買到它,不惜去借錢,到了后來交易的錢都是借來的,直到有一天借不到錢,或者市場上沒有新的錢維持上漲,又或者借錢成本高到沒法接受,沒人接盤,呼啦一下就崩了。
3
講到這里,放一張典型的泡沫圖,如果大家對2015年股災稍有了解,應該一眼就能認出這張圖。
歐美的銀行家,因為經常目睹這種大崩潰,思想上早就有了準備,他們知道每次大繁榮到最后都是一地雞毛。關于這種現象,他們有一個比巧妙的隱喻,叫“Ball is over”,翻譯成中文,就是“舞會結束了”。
什么意思,說的是當一個經濟體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借錢投機,比如我把一個債券5塊錢賣給你,你10塊賣給另一個人,我又12塊買回來,準備再高價賣給別人,不斷加價。這一過程之中,大家都歡樂的不得了,就是“Ball”,也就是“奢華歡樂的舞會”。
但是舞會遲早要結束,這種擊鼓傳花的游戲不可能一直玩下去,銀行家就得預測到“舞會結束時間”,提前把手里的債券拋掉,誰接盤誰死,也就是我們說的“最后一棒”。
看到沒,這三張圖放一起看,你會發現,幾乎所有泡沫的走勢都如出一轍:都是一開始慢慢漲,這個也正常,經濟發展嘛,大家有錢了自然要愿意多花錢。
可怕的是,在這個緩慢上漲的過程中,大家形成”永遠漲“的共識,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游戲中,以至于出現指數式暴漲,最后漲至頂點無人接盤,一路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