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實施滿一周,減持約束明顯見效。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新規實施一周里,上交所的大宗交易系統沒有發生減持,而競價系統的減持日均金額,從新規實施前的5.76億元降到了上周的1.9億元,降幅高達67%。同時,新規威懾之下,不少公司也紛紛對減持計劃做出調整,甚至有公司還提前結束了減持計劃。然而你,雖然新規對大股東無序減持起到有效抑制,但在監管持續去杠桿與收緊貨幣政策情況下,新規給二級市場帶來的政策利好,相當有限。
競價交易減持金額大降67%
從5月26日至今,減持新規實施正好滿一周。從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新規一周里,大股東通過競價交易系統的日均減持金額較實施大降了67%。
以上交所為例,新規實施一周里,有35家公司股東通過競價系統累計減持4716萬股,合計金額為 5.7億元,日均減持1.9億元。而在新規實施之前,今年上交所共有278家上市公司的股東進行過減持,累計減持102億股,總金額高達 900億元。其中,通過競價系統和大宗交易分別減持551億元和349億元,日均減持分別為5.76億元與3.65億元。即是說,新規實施前后,競價減持日均金額從5.76億元降到了上周的1.9元,降幅高達67%。
另外,新規一周里,大宗交易系統沒有發生減持,但日均成交金額也出現明顯下滑。數據顯示,上周大宗交易的日均金額和筆數分別為4.88億元與22筆,較新規實施前一周分別下降35%與24%。
大股東提前終止減持計劃
與此同時,不少公司也在對減持計劃做出調整。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星河生物是新規下首家改變減持計劃的上市公司。該公司在5月31日發布公告稱,根據減持新規,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葉運壽對其個人股份減持計劃作出相應調整。減持計劃由此前的減持3274萬股(占總股本11.35%)變更為減持不超過2173萬股(占比7.54%),前后減持比例縮水3.81%。此外,在新規“90天內集中競價減持不超1%,大宗交易減持不超2%”的約束下,天廣中貿的大股東陳秀玉與陳文團表示“將依照新規減持”。分析認為,天廣中貿原先的6.07%減持比例或將無法實現。
更為甚者,某些大股東干脆就提前結束了減持計劃。如天海防務公告表示,該公司董監高的個人資金需求已通過其他途徑解決,減持計劃提前終止。而仁和藥業此前計劃減持不超過占總股本9%的股票,但只做減持2.44%的比例后,就結束了減持計劃。
還有,某些已披露減持計劃但尚未實施完畢的公司,如隆華節能、贏合科技、新筑股份與振芯科技等,減持計劃也要進行調整。如陛華節能在5月8日披露的股東減持計劃顯示,其計劃在今年5月11日至11月11日減持不超過9500萬股,占比10.77%。但市場人士指出,新規要求每三個月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2%,該公司在半年內以大宗商品交易方式只能減持4%,即使算上集中競價交易也只能減持6%。
二級市場提振有限
證監會表示,從一周實施情況來看,大股東無序減持對二級市場的沖擊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制度。
從減持約束角度看,新規威力確實已經凸顯。“減持新規的威懾不小,不僅擴大減持范圍,還幾乎把大股東減持的通道和方式都堵死了。”某私募人士對新快報記者表示,新規作用才剛剛開始,大股東要減持必須要考慮監管因素,若因減持違規被罰,對公司聲譽將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該私募人士指出,某些經營業績不佳的公司,由于在過去牛市里漲幅過大,不排除鋌而走險,通過與受邀方通過對賭協議等方式繞過監管進行變相減持。
另一方面,新規威懾是否對二級市場帶來明顯利好,卻有著明顯的觀點爭議。
有觀點認為,減持新規對二級市場是重大利好。“此舉將有效抑制大比例、清倉套利式樣的減持行為。”股東減持期限拉長后,業績差公司通過題材炒作拉升股價的難度將加大,有助于市場資金回歸價值投資。
而在上述私募人士看來,在目前整體低迷的市場態勢下,新規的市場利好相當有限。“股市雖是政策市,利好政策的實際效果在牛市中會被放大,但在目前的熊市中,實際效果相當有限。”上述私募人士說到,目前市場處于弱勢態勢,市場缺少有限資金推動。“監管去杠桿對市場資金可謂是‘釜底抽薪’,近期個股閃崩不斷,資金結構已被破壞。雖然少數白馬股往上走,但大部分中小創卻在遭遇大幅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