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在最后四大行業——房地產、建筑、金融和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官方數據顯示,一年來營改增共減稅6993億元,98.7%的納稅人實現稅負降低或持平。其中,四大行業減稅2419億元,前期營改增的“3+7”行業——即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3個大類行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鑒證咨詢、廣播影視7個現代服務業共減稅2162億元,原增值稅行業減稅2412億元。
“營改增將不動產投入納入企業抵扣鏈條,僅這一項就讓企業多抵扣進項稅額600萬元,對改善現金流起到關鍵作用。”新疆阿克蘇華孚色紡有限公司負責人孫偉挺告訴記者,受益于營改增,今年一季度企業減稅160.8萬元,企業有了更多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能更好地解決當地貧困人口就業。
“增值稅以增值額為稅基,其鏈條抵扣機制避免了重復征稅,有利于社會分工協作,不會對經濟行為產生扭曲。正因為如此,增值稅除了籌集財政收入外,還有一些其他流轉稅不具備的獨特功能,就我國當前情況而言,尤其是對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作用。”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所有營業稅行業改為繳納增值稅,打通了連接二、三產業的增值稅抵扣鏈條,增值稅的制度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有效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服務行業加快發展,激發經濟創新活力。受此拉動,今年一季度,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升至56.5%,高出第二產業17.8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1.7%。
今年3月底,淮南礦業集團控股的淮南港綜合碼頭水工工程正式開工,該集團借營改增契機,以能源為主軸、以物流和服務等為支撐,積極拓寬發展空間邁出重要一步。
該集團財務部部長劉萬春說,去年該集團順利完成420萬噸去產能任務,實現利潤10億元,同比減虧增盈30億元,一舉扭轉了2013年以來連年虧損局面。“一得益于成本下降,二得益于轉型升級,這兩者背后都有一個重要推力,那就是營改增。”
“全面推開營改增意義重大。”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說,其優化了稅制結構、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培育壯大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