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了大量統計之后發現,世界各地的手術失敗案例,集中在四點:
感染
出血
消毒不徹底
意外
其中前三種,完全可以用清單避免。在使用了清單之后,全世界的醫療事故比例大幅的降低,醫生們向機長們學習使用清單,讓近代醫療的安全系數大為提高。
我們作為乘客,也可以來制作一份自己的安全出行檢查清單。在提高安全這件事上,你有怎樣自己獨特的方法和清單的操作?歡迎朋友們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清單,和大家一起迭代你的安全系統:)
談完了安全,我們來談增長,我們來看看機會在哪里。
其實出行行業的機會不在地上在天上。2018年中國航空業增長了12.6%,比經濟增速快一倍!而且有意思是,在所有運輸方式中,航空的份額(航空旅客周轉率/全體旅客周轉率)一直在增長,26%,29%,最新數據是31%了!為什么能增長?就因為有10億人都還沒坐過飛機,所以到底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根本無需辯論,中國真正需要的是消費普及。
怎么普及呢?便宜了就普及了。供給大于需求,產能上來了就便宜了。現在中國一直在買飛機,每年增加10%,然而這還不是關鍵,重點還不是飛機不夠,而是機場不夠,主流城市的超級機場,首都機場的數據,2018年高峰容量88架次/小時,早已經封頂打滿。它是跑道不夠,機場不夠,所以導致大家常常覺得是人在等飛機。
大家可能小有疑問,過去常常看到哪里哪里又蓋機場了,總是被人質疑,認為瞎投資,不務正業。但是今天回看,中國基礎設施效率高,給供應鏈帶來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過去是飛機不夠,機場再多沒用,如今飛機不是事兒,但是機場限制了航空業整體產能。
飛機是點,航路是線,機場是面,點線面的配合,必須整體協同,產業才有最大的效率和增長空間。
總的來說,中國未來航空業有巨大增長空間,增長來自于整體成本下降,讓更多人能便宜的坐上飛機,以及國際航線的增長機會(包括中國市場那么大,世界人民來看看的增長),因此,安全和便宜,將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競爭點,誰能做到,未來的機會就是誰的。
航空公司會受益,但是整體來講,航空是個很辛苦的生意,日日兢兢業業爭分奪秒如履薄冰;比航空更好的生意是機場生意,機場沒有航空生意的競爭,但是卻享受航空整體市場的增長,機場是個大號免稅店,這是個商業地產模型的好生意;比機場還好的生意是賣票和賣系統,總之,它們都受益于行業每年高達12%的增長。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或“財經365網”微信公眾號看財經深度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