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和7月12日國內油價兩次下調,除了海南及西藏等地外,92號汽油價格全面回歸至“8元”時代,95號汽油價格全面回歸至“9元”時代。
根據官方消息,7月26日24時,國內油價將再次下調,迎來年內首次“三連跌”,跌幅或超過前兩次。
今年以來,國內油價一路飆升,近期卻連續下調,為何?
作為石油凈進口國,中國73%的石油來自國際市場,國際油價的波動自然就是國內油價的決定性因素。近期,國際油價曾一度暴跌超10%,成為了國內油價下降的主因。
據2021版《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美國是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占全球石油生產總量的17.10%。這幾年,美國原油庫存不斷增長,且鉆井平臺數增至2020年3月以來最高,高庫存加高增產形成合力,對油價的下跌起到了關鍵作用。
此外美國通脹飆升至40多年來新高,CPI已經超過9%,引發了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投資者的看空導致原油市場出現拋售,拉動油價大幅下行。
與此同時,美聯儲還在加息。6月,美聯儲已經進行了75個基點的加息。據透露,7月,加息幅度將達到100個基點。
而市場對持續加息的反映十分強烈,全球進入一輪貨幣緊縮周期,各個企業、個人都在捂緊錢袋子,導致市面上流通貨幣變少,經濟活力下降,重創石油消費端的力量,原油需求疲軟,原油價格隨之下跌。
此外,現行的“石油-美元”體系以美元進行國際原油交易的標價和結算,美聯儲加息相當于美元升值,也帶動了原油價格的下降。
據統計,7月18日,WTI原油期貨價格一度低至97.8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跌至100.99美元/桶。
那么,油價持續下跌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對于燃油車的車主而言,這無疑是最好的消息。由于汽油價格一路上漲,“想開車,先想想錢,還是算了吧”成了大部分車主的想法,而油價連續下跌,雖然說下調的金額有限,但對車主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好的開端。
對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而言,油價下跌的積極意義大于消極意義。幾十年來,中國花費在原油進口上的外匯逐年遞增,也是居民家庭開支的一個重要部分。而油價保持跌勢,有助于平抑中國的物價水平,減輕疫情下老百姓消費負擔。
對沙特、阿聯酋、俄羅斯等美國以外的主要原油出口國而言,原油價格下跌,收入相對會減少一些。長遠來看人類社會對于石油的依賴會越來越少,這對他們是一個不利的信號。但是只要油價維持在80美元/桶左右的價格,海灣地區的輕質石油仍有非常大的利潤空間。
對非石油生產國而言,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原油持續下跌對應能源成本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控制通脹壓力。
總而言之,原油價格下跌的影響,對于中國來說還是好的。當前,隨著頁巖氣革命后美國原油產能的不斷提升、中東富油國的擴產,以及俄羅斯原油因制裁而出售渠道變窄,國際原油價格確實存在著走低的因素。
而未來,原油價格是否會繼續下跌,跌幅有多大,何時會觸底,則就是影響全球經濟的變量了。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