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這個中秋假期,據從酒店行業從業人員處了解到,飛豬酒店訂單時常寥寥無幾,狀況令人擔憂。
人說背靠大樹好乘涼,但歷史上也有背靠諸葛孔明而難有建樹的劉禪。飛豬旅行作為阿里系旗下品牌,享有阿里龐大的用戶群、完備的信用體系等優勢,但近年來飛豬發展難以令人滿意,市場唱空之聲此起彼伏。
甚至一度有傳言稱,飛豬將被邊緣化。在線旅游代理市場已經屬于紅海階段。
飛豬“撞墻”下
三國開篇,論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逐鹿三年的在線旅游市場亦是如此。攜程于2015年并購去哪兒以及同城藝龍,意味著旅游出行市場第一輪廝殺結束,格局暫定。在線旅游市場已經從藍海市場變為紅海市場,市場份額攻防戰難度升級。
而同年,美團新加入戰局,直至2016年10月28日,阿里旅游更名飛豬,飛豬才正式進場。雖飛豬此前已參與此番戰局,但此時看來,為時已晚,大市場大格局在被攜程系搶占一番的同時,又有新入場的美團,輕車熟路。
飛豬從零開始,談何容易?如何搶占已被攻略的市場?成本、難度皆有上升。作為后發者,具有后發優勢的同時,也有劣勢,兩者兼具。后發可以復盤此前市場參與者的經驗,參照先行者,少走彎路,但同時,市場份額已有歸屬,也增加了攻略成本,加大了攻略難度。
飛豬,屬電商出身的阿里系,其線下市場,線下業務天然不為強勢板塊,更加劇了飛豬攻城略地難度。在線旅游代理板塊,不同于傳統電商,它關鍵在于同線下商鋪的合作以及協調線下商鋪與用戶的關系。而飛豬的水土不服,也使近些年面市以來處于小步子試水的狀態。相較于市場老將攜程系及類似業務板塊的美團,電商出身的阿里在這一方面欠缺太多經驗。
飛豬線下也遇瓶頸?
不熟悉線下實體業務的飛豬屢屢碰壁,中秋節前,人民網公布八月份OTA(在線旅游代理)的投訴情況,前三名分別為去哪兒54.5%,飛豬13.1%,以及攜程9.7%。而除了“常年”占據榜首的去哪兒以外,飛豬也是該榜單前三名的常客。這發生在“阿里系”企業中,甚至讓許多用戶覺得難以接受。
在用戶投訴中,飛豬客服常常被指責“不作為”,在酒店預訂、機票預訂中市場出現不予退票不予改簽等情形,并屢遭投訴。據筆者從采訪酒店從業人員了解到,飛豬今年訂單極少,今年八月份僅有五六單預訂訂單,而這類現象在許多酒店賓館都是常態。
該人士稱,較于攜程系以及美團,飛豬顯得較為“佛性”:飛豬幾乎不組織商家店鋪活動。美團、攜程系商家活動不斷,為商家招攬了許多顧客,豐富了自身的盈利,而飛豬則活動非常少,幾乎難以招攬顧客,這也使飛豬難以搶占市場。
該人士稱,就出行酒店預訂一塊,飛豬八月份至中秋節結束,僅僅提供了有限的五六單預訂情況,大多數訂單來源于美團及攜程。據Trustdata發布的《2018年Q2中國在線酒店預訂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可以看到,美團占市場份額49.8%,而攜程系占41.8%,而飛豬僅占5.4%。
阿里系的飛豬雖提出了許多構想,并逐漸將其實現,如信用住、支持淘里程的累計和抵現使用等,但忽略的同商家洽談合作,導致住客、購票用戶等權益不能得到保障,多少有些眼高手低,導致了投訴不斷,住店,購票最基本需求都未完全做好,謀求其他發展多少有些沒學會走路就學跑步的滑稽之感。
輕車熟路的新競爭者
在攜程系打掃戰場,合縱連橫之時,美團開始入住酒店等在線旅游代理業務。美團從事酒店預訂等業務具備天然優勢,其一,相似的行業模式。酒店預訂、票務購買等在線旅游代理業務同美團起家的外賣業務有些相似之處,都需要同商家協作關系,并且酒店預訂業務同其外賣業務能夠實現商業閉環,互相引流。
而美團擅長于此類模式,在美團酒店預訂業務一塊,采用外賣業務中的“套路”,通過大量的活動,吸引用戶。而依托美團,以及其天然的商業生態圈,美團后發先至,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
微信生態中,小程序成商業變現一大風口,商家通過微信小程序,實現“新零售”。降低了用戶的獲取門檻,商家掌握用戶數據信息,分析用戶,精準營銷,這些功能都使微信小程序風頭正盛,一時無二。
而后不久,支付寶宣布推出支付寶小程序,吸引各大商家入駐。攜程入駐支付寶小程序,一方面使自身的銷售渠道得到擴展,另一方面,可以借用支付寶流量,起到高頻為低頻引流。簡而言之,在支付寶生態圈中,身為阿里系的飛豬,天然的流量優勢已經不如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