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易游戲和騰訊游戲相繼被曝出“大規模裁員”的新聞。雖然他們各自都在第一時間否認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但正所謂“無風不起浪”,遲遲未能走過“寒冬”的互聯網業,似乎正慢慢迎來它的“至暗時刻”。
從2015年底開始,“互聯網寒冬”、“資本寒冬”這樣的詞,便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雖然很多人并不清楚,“寒冬”因何而來,又為何“揮之不去”,但他們卻仍然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行業動蕩,所帶來的內心恐慌。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屌絲經濟”的崩潰,截止2015年年底,僅在最主流的O2O行業,就有二十多個餐飲外賣項目關閉,近十個社區O2O項目宣布倒閉。曾被創業者奉為圭臬的“得屌絲者得天下”,一時間失去了全部的“魔力”。
在“屌絲經濟”逐漸退場的背后,是中產階級的進一步崛起。就像很多互聯網大佬預測的那樣,他們正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占據越來越多的話語權。對他們來說,相比免費、補貼這樣的“雕蟲小技”,產品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大量在創業前期采取“砸錢”戰術的O2O企業,都未能挺過“寒冬”。
O2O市場的“崩盤”,很多人至今都心有余悸。然而今年6月份,P2P(點對點借貸)行業的“百家齊爆”,卻讓更多人受到了波及。據媒體報道,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內,全國共有108家P2P平臺“爆雷”,受害者多達上千萬。而對那些將資產投放在多個平臺的人來說,維權之路變得異常艱難。
圖片來自網絡
O2O領域的倒閉潮也好,P2P領域的連連“爆雷”也罷,無論你是不是這個領域的從業者,只要身處互聯網業,你便很難不為自己的明天而深感擔憂。只是在聽過太多互聯網企業縮招、裁員、甚至的倒閉的故事之后,很多人對于懸在頭頂的那一把“刀”,反而多了一份平靜。
這兩天,小編身邊很多人都在討論“互聯網寒冬”一事。大家不約而同地感覺,好像自己從來沒有距離“一切都是未知”的狀況,如此之近。身處大企業的人,此刻不慶幸“還好面對那么多委屈,自己沒有放棄”;而在小公司的人,則重新裝回了Boss直聘,靜觀其變。
文章的最后,小編想引用知名科技媒體36氪文章的一句話:“互聯網寒冬給人的絕望不只是它先前割韭菜時的毫不手軟,而是其趕盡殺絕時的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