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騰訊音樂今晚上市,但80%的音樂公司還在哭窮 | 曉報告
在11月“放了股民一次鴿子”的騰訊音樂,預計今晚在紐交所正式上市交易。估值在220-250億美元,最高約合1730億人民幣。
這一估值放到A股市場,可以比肩順豐控股和平安銀行。坐擁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的騰訊音樂竟然這么貴?
另一家騰訊參股的全球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今年4月掛牌紐交所,市值曾飚至350億美元。
而頻頻刷屏朋友圈的網易云音樂,則在11月獲得新一輪6億美元的融資。
一向低調的音樂行業,最近資本涌動。音樂行業的投資風口是否已經到來?
為了探究“互聯網+音樂”中具有盈利前景的商業模式和投資機會,吳曉波頻道聯合鯨準研究院推出了最新的《音樂行業投資報告》。
接下來,小巴摘取了報告的8個看點,結合數據和案例來看一看——
1.哪個音樂細分領域最盈利?
2.音樂創投市場的受資現狀如何?
3.最有前景的商業模式是什么?
看點
01
蝦米音樂的用戶粘性最高
報告顯示,從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上看,蝦米音樂打敗騰訊音樂“三巨頭”位居第一。
這多少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畢竟從用戶活躍數來看,蝦米音樂僅位列第五,不及排名第一酷狗音樂的1/10。
可見,雖然蝦米音樂雖然用戶少,但是其用戶“忠誠度”更高?;蛟S在付費市場,蝦米音樂會更具優勢。
看點
02
音樂版權應用廣卻收費難
報告顯示,隨著短視頻、直播的興起,自帶BGM屬性的音樂行業順勢產生了百億美金的音樂版權應用市場。
雖然市場前景無限,但是這一部分的音樂版權十分碎片化,還未形成標準的音樂版權使用付費體系,導致音樂行業白白為短視頻等行業做了嫁衣。
由此可見,音樂行業亟待改善版權的分發機制,抓住二次應用市場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