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噓,這里是2018年十大財經關鍵詞
一大早,小巴來個溫馨提示——2018年余額,僅剩10天。
你的2018,過得還好嗎?
有人哀嚎,股市跌到懷疑人生,不幸踩到了P2P的雷,至今沒能拿回本金。
有人慶幸,借著城市“搶人”大潮,順利落戶到了自己喜歡的城市,還享受到了個稅改革帶來的福利。
有企業家唉聲嘆氣,受貿易戰影響,今年的生意太難做了!也有獨角獸企業家奔赴港交所排隊敲鑼……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這一年,注定不平凡。而我們,都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被時代裹挾著前進。
那么,即將過去的2018年,究竟發生了哪些重要的財經大事?小巴總結了10個關鍵詞,還邀請了十位行業專家,一起來復盤我們的2018年。
2018年,有至少60座城市先后開啟了“搶人大戰”。上到直轄市天津,下到縣級市昆山,都放下了身段,敞開了大門,其中不乏雄心勃勃者,甚至想要招攬“百萬青年人才”。它們或是無門檻落戶,或是補貼購房,或是提供獎勵……人才之貴,于斯為盛。可是,不少人質疑,這究竟是真的求賢若渴,還是更方便賣房賣地?最后的搶人成績又如何呢?這一切,可能要等2018年統計數據出來之后才稍可作答,而實際影響,可能要以五到十年為期來觀察。
陸銘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中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搶人的現象預示著,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時代過去了,中國迎來了靠人力資源拉動增長的新時代。
但是,城市之間的競爭,本質上是營商環境和生活質量的競爭。這兩點如果做好了,才能真正搶到人。如果只是以公共服務和戶籍身份作為吸引人的優惠條件,這樣吸引來的人是不是未來在城市里有可用武之地,就未必了。
城市的發展需要各種技能的勞動力各盡所能。把公共服務作為補貼給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恐怕和全世界范圍之內將城市公共服務傾向于低收入者的公平原則是相違背的。
2018年,樓市變了。
?購房者變了,上半年還擠破腦袋想“上車”,下半年變成拿著首付再等等。甚至還有購房者因為樓盤降價而維權,要求退房。
?地產商變了,拿地慎之又慎,萬科直接喊起了“活下去”的口號,碧桂園深陷高周轉的苦果,工地頻頻出現重大事故。
?政策方面,幾乎緊了一整年。不過,最近似乎出現了“松綁”的信號,至少有些城市已經按捺不住了,菏澤取消了“限售令”,廣州“松綁”公寓限購。2019年房價如何,既不太敢預測,也不太信預測,就看政策變不變。
丁建剛
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院長
公眾號:丁建剛房產
2018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重大轉折年。
限價政策導致了一二手房價格“雙軌制”,2018年上半年,特別是3-5月,一二線城市,甚至包括部分三四線城市,商品房都一房難求。托關系、倒賣房號等現象比比皆是,市場亂象叢生。
市場狂熱巔峰時,官方提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調控目標:“堅決遏制房價上漲”。過去十多年都提“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6月,以中美貿易戰為轉折點,市場預期發生了變化。
下半年開始,市場急劇降溫,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成交量斷崖下跌。過去兩年內部分上漲速度較快,漲幅較大的熱點二線城市,擔心買不到房的市場恐慌情緒大幅度緩解。
從第四季度起,官方對房地產市場政策沒有再做任何表態,政策處于真空期。
時至年底,包括但不限于中美貿易戰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房地產市場政策調整的概率大大提高。
即將到來的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走勢極不確定。
不過,短期內大概率的走勢是,市場繼續下行。
吃著涪陵榨菜,喝著二鍋頭,購物拼多多,出門共享單車……許多人調侃自己的2018年消費降級了。
涪陵榨菜上半年凈利潤增長77.52%,主營二鍋頭的順鑫農業上半年凈利潤增長96.7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跌到10%,星巴克中國市場的業績九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從這些數據看來還真像是這么回事。
不過另一種聲音則認為:消費降級是一個偽概念,是一種被誤傳的焦慮。
那么,究竟是咋回事?
王德培
福卡智庫首席經濟學家
著有《中國經濟2019》
當下的中國,消費升級與降級之花同時盛開。
就消費升級而言,中國進入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的階段,開啟消費大時代乃大勢所趨;就消費降級而言,主要與中國進入社會結構調整期有關,如老齡化、少子化、中產階級坍塌等。
分階段來看,大方向、主旋律是消費升級,消費降級只是“進二退一”中的“退一”。
不過,鑒于頻頻發生的逆消費升級現象,與其片面地用消費升級或降級描述這個時代,不如說它是消費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