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1月29日訊:沒有什么比房子更牽扯人心,也沒有什么比房地產更受矚目。
剛剛過去的2018年,雖然樓市秋意涼涼,但無論是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還是賣地收入,抑或商品房均價,全部都創出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無論是經濟增速和消費,還是人口出生率,抑或房地產業增速,都創出了新低。
巨輪轉向,往往都是從最繁榮時刻開始的。
強弩之末,不足以支撐未來。樓市上半場已經結束,下半場何去何從?
三個新高
2018年,中國樓市創下三個歷史記錄。
第一個新高是全國住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654萬平方米,銷售額149973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按照每套100平方折算,這一年全國大概賣了1716萬套房子。不過,這一年全國棚改開工626萬套,這相當僅這一年,背后就有600萬套舊房被拆。
第二個新高是全國商品房均價。
以銷售額/銷售額來簡單計算,2018年,商品房銷售均價約為8736元/平方米,其中,住宅均價約為8544元/平方米,比2017年上漲了930元/平方米。
將時間跨度拉長到20年,從1998年到2018年,全國商品房均價從2063元攀升到8736元,漲幅為323.5%。

這一漲幅比例看起來不高,但這是包括四五線城市的全國數據。相比而言,一二線城市漲幅更猛,是全國房價整體漲幅的3-5倍。
第三個新高是賣地收入。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5096億元,同比增長25%。
從2015年到2018年,賣地收入一年一個臺階。2015年是3.25萬億,2016年是3.75萬億,2017年是5.2萬億,2018年是6.5萬億。

由于賣地收入全部歸屬于地方政府,可將賣地收入與地方財政收入相比,得出土地財政依賴度:2018年,賣地收入比重高達66.49%。在部分城市,賣地收入與稅收收入之比,更是高達100%以上。
這三個新高,見證了樓市上半場所能企及的高度,也為樓市下半場的洗牌奠定了基礎。
三個新低
與樓市的三個新高相比,這三個新低的影響更加深遠。
第一個是經濟增速和消費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