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數據造假 175億估值“潛規則”,在互聯網江湖,像這樣的造假已不是新鮮事,但背后“潛規則”值得深思。
一、馬蜂窩數據造假可以拉升估值,“數據泡沫”成為又一投資大敵
在線旅游服務新貴馬蜂窩被捅了馬蜂窩。日前一篇揭露其社區評論數據涉嫌作假的文章,引發全民熱議,并在進一步發酵。
馬蜂窩將這起事件定性為“有組織的惡意攻擊”,并宣稱已提起法律訴訟。
有業內人士指出,若造假嫌疑最終被做實,馬蜂窩的估值很可能大幅縮水,從175億元跌至20多億元——這一跌,可是將跌去88.6%的估值。
作為一家典型的未盈利、負現金流的成長型科技公司,馬蜂窩用自身的數據疑云,為廣大投資者上了一課:投資那些所謂的科技新規股票,面臨的很可能包括通過人為數據造假手段填充、拉升估值的風險。對于無法用現金流和利潤來估值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用戶相關的數據便代替了現金流,成為了最終要的投資指標。(作者:美股寶貝)
二、馬蜂窩數據造假遭遇成立以來最大質疑 或影響3億美元融資
馬蜂窩的優勢就是社交優勢,但同時劣勢也非常明顯,作為比較大的旅游類的攻略網站,其盈利能力和變現能力相對較弱。“這種社交盈利問題在中國社交產業鼻祖騰訊身上都同樣存在,更別說起步較晚的馬蜂窩了。”
作為旅游社區,馬蜂窩已風靡多年。在2018年世界杯期間,馬蜂窩豪擲1.65億元在央視投放廣告,黃軒的“旅游之前,先上馬蜂窩”的洗腦式廣告詞雖然引發網絡大量吐槽,但也讓馬蜂窩收獲了巨大的關注度,很多人因此第一次下載了馬蜂窩APP。
在此前已完成多輪融資的情況下,今年8月馬蜂窩傳出擬融資3億美元的消息,估值高達2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發生在馬蜂窩重大融資前夕,無論最終質疑是否屬實,可能都已經對馬蜂窩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手機中國網)
三、馬蜂窩數據造假|175億估值馬蜂窩數據門背后:新版圖擴張和行業“潛規則”
有消息稱,馬蜂窩正在啟動的新一輪融資中,騰訊是潛在投資者。
在此輪輿論風波之后,馬蜂窩在業內的地位是否會改變,它與競爭對手是否會發生此消彼長,這都將是馬蜂窩未來所面臨的挑戰。
對于此次數據造假,從目前的事態進展來看,馬蜂窩還沒有拿出“有組織攻擊行為”的證據,其與“梓泉”、乎睿數據的爭執依然未有定論,具體證據將有待雙方開庭時公布。
不過,與輿論風向不同的是,互聯網行業業內卻對此事相對“寬容”。
此次事件中對馬蜂窩數據進行測評的乎睿數據在聲明中稱,一開始介入是因為在其餐飲點評中發現了問題。乎睿發布的聲明稱,三名創始人原計劃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期間因外賣吃壞肚子,感覺食物質量與評分反差過大,發現商家頁面充斥疑似刷單點評,差評后反遭回懟,被指是同行惡意競爭。在吃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恐懼驅使下,決定著手研發鑒別真假點評的產品順便參賽。
有分析人士指出,馬蜂窩的數據“造假”狀況應該相對集中在其新拓展的美食、酒店等外延板塊。要想在短時間內迅速做熱這些新擴展的板塊,互聯網行業內經常采取非常規的手段。
“從行業發展的慣例來看,業務要走上軌道只有熱啟動、沒有冷啟動的。”楊彥峰認為,以整個行業復雜的發展狀況,目前網絡揭露馬蜂窩涉嫌“造假”的內容是否能直接定義為“造假”還有爭議。
“馬化騰在創業的時候要經常換個頭像,要假扮女孩子陪用戶聊天,現在大家認為這是創業佳話,這么這是不是造假呢?所以在互聯網行業我們該怎么認定呢?”楊彥峰說。
有互聯網業內人士在對這一事件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創業初期的“數據造假”是冷啟動的慣例,這里的所謂“造假”,就是無論你是內容平臺、社交平臺或者是電商平臺,工作人員在冷啟動期間都會做一些動作,比如內容平臺就填充內容,社交平臺就多做一些機器賬號跟用戶互動,電商平臺就自己買自己評論等等,這些目前均歸屬于運營范疇。
這名業內人士表示,畢竟一個平臺的冷啟動不是憑空熱起來的,有好的內容用戶才會來,用戶來了才會體驗,體驗了才會決定要不要留下來,留下來了開始產生內容,從而形成一個健康的內容循環體系(其他類別平臺本質趨同),慢慢的初期這些“馬甲”完成了使命就逐漸退出了舞臺,“所以這是一個蛋生雞雞生蛋的問題”。
但是,這名人士也表示,馬蜂窩已經到D輪融資了,這個時候數據造假,而且是“大量”,就說不過去了。(澎湃新聞)
以上是馬蜂窩數據造假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