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一直在和大家分享三季度財報的系列內容,大家可能會有個發現,我們在做統計的時候,把金融行業都剔除掉了。

比如說銀行,現在大概增長的是6%左右,基本和GDP同步,銀行想把增長做起來非常容易,放貸款就行了。但是今年去杠桿指標收縮,不是沒生意,而是有生意不能做,這就是我們對6%的理解。
那么券商和投行呢?大部分今年業績都滑坡了,畢竟看天吃飯嘛。金融行業的第三架馬車,保險行業怎么樣呢?大型保險公司有15~20%的增長,可是要知道,保險是個非常復雜的生意,而一期利潤的高低真的能夠代表保險公司運轉的質量嗎,那么保險公司這門神秘的生意究竟是如何運轉的呢?
讓我們從一個真實的經歷和你說起。
在有一年美國的太陽谷聚會上,來的都是美國的商界大佬,什么比爾蓋茨啊,拉里佩奇啊,扎克伯格啊,包括巴菲特也來了,當時,大家在激辯互聯網公司的未來。
一番頭腦風暴之后,有人提議說,走,咱們去打高爾夫球吧。大家紛紛響應,可是提議的人說,慢著,我們有個條件,參與的人,每個人要掏10塊錢作為門票,如果誰能夠一桿進洞,就獎勵給他10萬美元!抬頭一看,提議的人,是美國保險行業的一個巨頭。
那么你說,這打個高爾夫和保險生意有關嗎?有關,而且大有關系。
在場的美國商界大佬紛紛掏錢,10塊錢的門票根本不眨眼的。唯獨走到巴菲特這兒,他猶豫半天,就是不愿意把錢掏出來,巴菲特是那天聚會,唯一一個沒有參與比賽的人。
事后,有人問他,你為什么不參加呢?巴菲特回答,這個高爾夫球賽,看起來是一場帶獎金的比賽,但其實它就是一張保單:你花了10塊錢的保費,預期得到10萬美元的賠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