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訊:康美藥業神不知鬼不覺地在自己的財報上變了一個“魔術”,隨著證監會的調查,這個“魔術”的秘密被公之于眾。
4月29日晚間,康美藥業發布了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報,發布年報的同時,公司還發布了一份《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公告稱,公司2018年12月28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對此進行自查以及必要的核查,2018年之前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費用及款項收付方面存在賬實不符的情況。為此,公司對上述前期差錯采用追溯重述法進行更正。
具體內容包括對2017年合并財務報表中的22個會計科目進行更正,其中,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
近300億的“會計差錯”,要知道,A股九成上市公司的市值都還沒到這個數,這無異于將康美藥業2017年的財務報告全盤推倒。
輿論甚囂塵上之際,投資者瘋狂出逃,截至4月30日收盤,康美藥業報9.54元/股,成交額1.4億元,跌停板上還有210萬手封單,金額高達20億元,公司最新市值474.51億元。
康美四大財務迷團
謎團一:90億缺口
如果只是多計貨幣資金299億元還好理解,問題是康美藥業的財務“魔術”根本讓人看不懂。根據康美藥業公告,2017年公司財報多計貨幣資金的同時,少記存貨超過195億元,少記在建工程、應收賬款近13億元。也就是說,少計的存貨、在建工程、應收賬款是導致多計貨幣資金的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財報在披露前都要經過內控環節,即財務部門將財報編制完成后,交由公司董事會核查財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康美藥業作為一家成立了二十多年的公司,還是業內的龍頭之一,竟然能把裝在庫房里的東西和借出去的錢算成自己的現金流部分,其財務部門的“常識”令人震驚,董事會的核查程序也幾乎等同于虛設,也難怪市場質疑其財報造假。
而多計與少計之間,還有一個問題,2017年康美藥業少計的三項總額為208億,多計的貨幣資金為299億,中間91億的差額流向何處?目前康美藥業并未給出具體解釋。
謎團二:瘋狂囤“藥”
在2017年的少計資產中,占比最高的是195億存貨。康美藥業的存貨明細共有9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庫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資產和開發成本、產品。
一方面,2018年財報顯示,康美的存貨高達343億元且未計提減值,這一數額遠高于整個醫藥行業。按常理來說,中藥材商業價值較高,價格波動大,再加上這兩年康美藥業在擴大規模,增加自己的存貨也符合邏輯。
但是中藥材容易過期,很多藥材的保質期都在兩年內,要保持庫存質量就要提高存貨周轉率。比如云南白藥2018年營業收入267億,存貨99億,存貨占全年營收的37%,而康美藥業的存貨竟然是全年營收的1.27倍,且近年來康美藥業的主營業務營收在持續下滑。冒著過期的風險存貨,營收卻在下降。
另一方面,2017年,康美藥業的毛利率高達30%,遠高于同行業的11.4%。毛利率高于同行,貨物會更受歡迎,但2017年康美的存貨余額比2016年同比增長近60%,貨物供不應求,存貨還大幅升高,到底是虛增存貨,還是虛構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