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5月30日訊:財經365視界:微信-你朋友圈還有朋友嗎?這段時間,相信每個人都發現了一個微信的新變化。
原本只有3天可見和半年可見的朋友圈,推出了30天可見。
同樣是前段時間,微博也推出了一個新功能,微博半年可見,功能一經推出,演員趙麗穎便將自己的微博設成了半年可見。
這兩個設置無疑都暴露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特點,現代人的關系和記憶,是有保質期的,而且從逐漸細化的時間設置也可看出,這個保質期越來越明確。
1
朋友之間越來越明確的保質期
前段時間在家收拾東西,發現大學時候旅行的紀念品,于是便想起了當年一起出游的同學。
下意識拿起手機打開她的朋友圈想了解她最近的動態,卻發現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直線,上面寫著3天可見。
心里忍不住唏噓,曾經我們的關系是那么好,好到一起長途旅行,可是如今,我卻進不了她的朋友圈。
順手又點進了自己的朋友圈,發現自己雖然沒有設置三天可見,但也快兩個月沒有發朋友圈了。
這兩年,我發現周邊的朋友分享欲望似乎都下降了,大家都越來越不愛在社交平臺上展示自己的生活和動態,原本每天都熱熱鬧鬧的朋友圈也漸漸冷清下來。
最近,有一個詞火了:“朋友圈困難戶”,指那些發個朋友圈都要思前想后,不斷反反復復修改編輯,最后還是決定不發比較好的人。
現代人的社交狀態,從朋友圈的30天可見,到微博半年可見,甚至半年都難得發一條動態,越來越多的人懶得去分享自己的生活了。
2
你的朋友圈里,還有朋友嗎?
看著自己并不熱鬧的朋友圈,我仔細思考了一下自己不發朋友圈的原因。
這些年,我的通訊錄好友數量一直在增長,從一開始的幾十個,到現在的上千個,這些人可能是我的工作伙伴,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一面之緣的點贊之交,有些甚至陌生到有時在朋友圈刷到一些動態,微信備注和記憶里的人臉都對不上號。
這也就間接導致了我發朋友圈的熱情降低,一方面每次發個朋友圈還要設置分組實在麻煩,另一方面,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那些并不熟稔的朋友,稍顯冒犯的關心。
之前看過一個研究,兩位大數據調查科學家,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發現25歲是大部分人交朋友的分水嶺。
25歲之后,由于家庭、工作、孩子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朋友會逐漸減少,生活的重心慢慢轉移。
是啊,越長大越發現,年齡越大,交朋友的欲望越來越低,也越懶得去維系一段關系。
從前,我們可以花一個周末和好朋友黏在一起,現在,忙碌的生活讓我和朋友一起喝個下午茶都是奢侈。
于是,不知什么時候起,沒有撕逼,沒有沖突,可那些曾經親密的好友似乎有一天就不曾聯系了,就這樣無聲無息消失在歲月的洪流里。
想起《陽光姐妹淘》里,曾經關系那么親近的幾個姑娘,她們一起經歷了那么多,我曾以為她們會是彼此生命里最重要的朋友,可最終她們也只是各自走上自己的路,慢慢分道揚鑣,不再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