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7月1日訊:6月29日下午,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四次峰會在日本大阪落下帷幕。本次G20大阪峰會達成了多份成果文件。二十國集團成員、嘉賓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圍繞世界經濟與貿易、數字經濟、包容和可持續性發展、基礎設施、氣候、能源、環境等議題進行討論,通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宣言》,還就網絡反恐發表單獨聲明。同時還有多國領導人表示,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帶來的危害令人擔憂,應堅持多邊主義,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挑戰。
而對中美兩國來說,G20上最值得關注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最終,兩國元首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美方不再對中國產品加征新的關稅。
與一般的國際領導人峰會不同G20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其本身的成立發展史的背后蘊含著國際政治局勢從由少數大國主導的“寡頭時代”,發展至多方共贏時代。
70多年前,決定世界走向的還是雅爾塔會議上的“三巨頭”。盡管雅爾塔會議宣稱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體系,“片面行動、獨占聯盟、勢力范圍、權力平衡、及其他經幾世紀以來嘗試仍失敗的權宜之計等等現行國際社會體系的終止”。但最終,美蘇爭霸依舊在世界上豎起了一道“圍墻”。
歐洲艱難復蘇、巴以沖突不斷、中東發動的“石油禁運”導致石油危機爆發、無核國家開啟了核試驗。不斷演進的復雜局勢,最終導致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被漸漸拖進經濟危機的深淵。
1975年11月,G6峰會召開。盡管參與會議的仍是美、日、英、法、德、意六國的專場,但仍舊開啟了非正式峰會的先例。
1976年,加拿大加入峰會;1988年,七國正式宣告,七國集團峰會有著重要的價值,以后每年召開將成為常態。1991年7月,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訪問倫敦列席“七國峰會”。1997年,俄羅斯正式成為峰會成員,G8開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國間協調機制之一。
而就在G6發展至G8的這些年間,發展中國家成為了世界上不可小覷的力量。亞洲四小龍相繼崛起、中國進入入市倒計時、在國際分工的影響下全球的金融的連接空前緊密。與此同時,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也是時候開始正視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局勢的影響了。1998年,7國集團和俄羅斯就與其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起在華盛頓召開了一次代表會議;1999年,12月,二十國財長在柏林召開了第一次會議。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時任美國總統小布什為了解決這場愈演愈烈的危機出席了G20這個原本只是“部長級”的會議,而G20也從此時起變成了領導人峰會。小布什在會上表示“美國對此嚴肅對待,但現在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我們想同你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