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早盤,兩市雙雙大幅低開。開盤后,市場避險情緒濃厚,黃金股拉升。此后,雄安新區概念股、維生素概念股回暖,但無奈市場拋壓沉重,指數依然維持低位震蕩態勢。上午10:30分過后,兩市跳水,滬指跌超1%。臨近午盤,兩市再度跳水,滬指逼近3200點。截至中午收盤時,滬指下跌1.6%,報3209.66點,成交1455億元;深成指下跌1.13%,報10361.8點,成交1495億元。
板塊方面,兩市各板塊大面積飄綠,僅軍工、高送轉、創業板50成分股等少數板塊飄紅,有色、煤炭、鋼鐵等周期股板塊重挫,保險、券商、銀行等大金融也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811匯改2周年:離岸人民幣突破6.66 創近11月新高;年內IPO淘汰量超前4年總和 45家被否折射監管“痛點”;私募39只重倉股曝光 化工股受到私募的特別青睞;全球避險情緒升溫 美股重挫黃金強勢;股價上漲要“踩剎車”?稀土與電解鋁均有股票被臨停。
周期股昨日出現巨震,鋼鐵、電解鋁、小金屬和染料涂料等前期大熱的板塊大跌。就在周期股下跌之時,消費白馬股悄然回歸,多只消費白馬股頑強創出新高。
今年5月以來,滬深兩市在周期股、大消費和金融藍籌輪動下震蕩走高。當時不少券商紛紛表示,無論從政策面和基本面來看,周期板塊具備業績轉暖的確定性,值得投資者關注。不過,隨著7月底周期股逐步走高,不少機構認為,前期這一板塊的低估值優勢正在流失,投資的性價比已不再如此前那么誘人。
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股價能否上漲最終還要落實在其盈利上,如果大宗商品漲價不能推動上市公司盈利普遍增長,周期股雞犬升天的行情是站不住腳的,周期板塊未來可能走出分化趨勢,龍頭個股更受關注。私募機構星石投資表示,在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擁有市場定價權的大廠商可以通過提高出廠價格來保證利潤空間,而小廠商的定價權不足,可能在市場競爭中被逐漸淘汰,A股市場上“以龍為首”的格局有望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