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首批“入摩”概念股的行業屬性,申萬28個一級行業中,除了輕工制造板塊,其余27個均有所涉獵。各行業的分布上,金融股以“碾壓”的差距成為了MSCI的“最愛”,其中非銀金融股31只,銀行股19只,分別占行業內全部公司比重的67.39%和76%。而之所以金融股會成為“入摩”的“闖關生力軍”,分析認為,主要是因為金融股本身盤子大,市值與總資產相對較高,走勢更具代表性,由此也更符合MSCI公司對成份股的要求。而其他行業中,醫藥生物、公用事業、房地產、汽車、交通運輸、建筑裝飾、有色金屬、化工8個行業內“入摩”股也均達到了10只以上,其余17個行業的MSCI成份股則均為個位數,其中,又以通信、休閑服務、綜合類公司的被選率最低,3個行業中僅分別有1家公司進入MSCI概念。
市值考察:平均市值的6.9倍
市值方面,以6月22日收盤價和最新總股本情況進行統計,全部A股的平均市值約為177.12億元,而222只MSCI成份股的平均市值則高達1222.85億元,為全部A股平均值的6.9倍。從分布結構看,市值規模在100億~300億之間的有41只;300億~500億的有66只;500億~1000億的有54只;超過1000億的有61只。其中,規模最大的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石油、農業銀行、中國銀行5家公司總市值均在萬億元以上。工商銀行奪得目前MSCI成份股市值之最,6月22日公司總市值高達1.82萬億元。而即使概念股內市值規模最小的中糧糖業,最新總市值也高達190.82億元,超出了全部A股平均市值1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