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8月底,共1325位大股東質押集中度超過80%,占比全部大股東的32.0%,較7月底增加了42例。近一個月內,共65位融資人的質押集中度從80%以下上升到80%以上,其中有59位為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大股東,需特別注意融資人的集中度風險。
謹防高集中度風險
興業證券稱,截至2017年7月底,全市場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中,共1283位質押集中度超過80%,占曾經做過質押業務的大股東的31.7%。截至2017年8月底,共1325位大股東質押集中度超過80%,占全部大股東的32.0%,較7月底增加42位。近一個月內,共有65位融資人的質押集中度從80%以下上升到80%以上,其中有59位為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大股東,需注意融資人的集中度風險。
截至2017年8月底,全市場共117只股票的市場集中度超過50%,較7月底上升4只,其中房地產、傳媒和機械設備行業數量位居前三。近一個月內,有8只股票全市場質押集中度從50%以下上升到50%以上。與7月底相比,建筑裝飾、機械設備的集中度增長最多,綜合、紡織服裝的集中度減少的最多。
12只新增高集中度標的公告重大事件。新增的高融資人集中度以及高市場集中度的標的中有12只股票近一個月內公告重大事件,主要體現在大股東減持、立案調查、主要高管離職幾個方面,實際數據表明此類負面信息有可能導致股票價格出現大幅波動,需注意質押風險。
股票質押套路將受限
股票質押融資也已經成為并購重組、再融資等資本運作中重要的融資途徑之一,而在殼股交易中,先買殼、再通過質押實現資金回籠更是常見套路之一。
市場分析人士注意到,在部分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中,股票質押深度參與其中:利用股票質押平倉造成“不得已”的控股權轉讓已有先例。而通過股票質押融資實現加杠桿收購和資金快速回籠,也很常見。有了股票質押,再配以重組或資產剝離,經常能夠實現與借殼類似的效果。
對于質押“指引”,多位分析師測算,此次修訂對股票質押市場存量業務的沖擊有限。但此次修訂對于融入方、融資投向的從嚴監管,將讓“杠桿買家”和“殼股玩家”受到明顯沖擊。
值得注意的是,各類配合控股權轉讓的隱秘操作,在“穿透式”監管、減持和質押新規等出臺實施后逐漸變成“高危板塊”。當利益格局因受制于監管而發生變化時,暗下結盟到反目成仇的資本故事頻現。一旦這些股票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資人往往會蒙受損失,所以在投資時要格外關注這些高質押率的“高危”股票。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修訂股票質押業務規則,是嚴防資金脫實向虛,明確規定融入方不得為金融機構或其發行的產品,融入資金應當用于實體經濟生產經營,這將讓“杠桿買家”和“殼股玩家”受到明顯沖擊。
此外,減持新規的實施已對股東減持行為形成了強有力的規范約束,并購重組新規也對各類交易進行全面從嚴監管,這些都將與未來的股票質押新規形成共振,推動資本市場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