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風格轉換,A股投資者關心的東西還很多,比如資金流向、股市風險等等。這些也是明星分析師的關注重點。
陳李:后市關注三大貨幣
瑞銀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指出,如果站在更廣泛的角度來觀察A股,我們要看全球資金流向。從現在開始到2014年,大家談論的話題都避不開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的問題。美元、日元、人民幣,必須關注三種貨幣的政策。
首先是美元,走強已經兩年,能否繼續走強?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于2014年1月離任,且已表明不連任的態度。伯南克已把量化寬松政策做到極致,后任怎樣退出量化寬松政策,資金會不會離開新興市場回到美國,這種擔憂近期已經體現在新興市場的暴跌上。期間伴隨日元激烈貶值、日本股市大跌,A股上證指數也創出階段新低,貨幣對環球股市的影響成為重要觀察窗口。
然后是日元。日元貶值失控的擔憂已經體現在日本股市的重挫上。日元貶值剎不住車,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發生過;這次,日元也有從主動性貶值延續成被動型貶值的趨勢。最后是人民幣。經濟增速下降,金融體系環境惡化,但人民幣持續升值,這種矛盾的現象值得警惕,和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問題有點相似。
李慧勇:股市三大風險待解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在經濟轉型、產業大變革、股市新舊模式更替的背景下,資本市場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經濟再次探底的風險。資本市場的平穩運行以經濟平穩運行為前提,如果房地產(行情 專區)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度回落,經濟增長再次探底,可能導致類似去年三季度那樣的系統性風險。
第二,資金大幅外逃的風險。歐美日等量化寬松政策總體上構成了偏寬松的資金環境,如果歐債危機再起波瀾或者美國提前結束量化寬松政策,以及中國經濟低于預期,將導致資金大幅度外逃。
第三,上市公司尤其是新興行業大幅度低于預期的風險。今年以來新經濟的故事之所以不斷發揚光大,和這些行業公司明顯好于預期的業績有關,一旦業績增長大幅低于預期,這些公司股價高歌猛進的局面可能逆轉。
陳瑞明:去產能至少需幾年
海通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高級策略分析師陳瑞明表示,中國式的收縮路線圖,去產能至少需幾年:中國經濟自2011年已呈疲態,若在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下,企業收縮路線圖將是:勞動力密集型、小資本的民營企業(末梢經濟),再到一定規模、產能過剩的傳統制造業(規模經濟)。但兩年時間,我們只見前者收縮,未見后者收縮(只是減少雇工、機臺閑置,但隨時能復產,并未消滅產能)。只有看到中西部土地價格上升,利率市場化,大量產能過剩的企業才會失去“保護”,才會進行收縮,至少還需要幾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