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大盤整體呈現震蕩盤升之勢,早盤兩市即跳空高開,稍作整理后,在銀行(行情 專區)、地產、有色以及鐵路基建等權重板塊拉抬下,指數迅速回升,漲幅居前的主要有安防、鐵路基建、券商、期貨以及稀土板塊;跌幅居前的主要集中在近期強勢品種。但板塊特征比明顯。總體觀察,權重板塊、周期類板塊出現了回升,對應的是近期強勢的品種有不少出現回落或者沖高震蕩。最終,在九成個股回升下,大盤收出帶量中陽。
周二市場不再是小盤股獨步天下,反倒是大盤股因風而上。從盤面觀察,銀行、地產、有色金屬(行情 專區)以及鐵路基建等權重板塊漲幅不菲。同時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和中小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指數也繼續向上。出現了近階段少見的“二八”同飛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因素,應該說和以下消息面有關:一是IPO過會企業或被要求更新數據,重啟時點或延后。二是鐵路產業投資基金方案預計9月份上報國務院,穩增長不排除小規模刺激政策;三是國際金價周一大漲3.3%,創年內最大漲幅;四是多部委開展全國稀土整治工作,力度空前;五是基金倉位創近3年最低;六是大盤指數和小盤指數所形成的“剪刀差”過大。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鐵路基建、有色金屬、稀土永磁等板塊借機上漲。其中基金倉位低,給市場帶來無限遐想。以往市場有一種“88魔咒”,即基金總體倉位超過88%,大盤上漲動力消失。同理,基金倉位在74%時,則大盤下跌動能也不足,反倒很容易在一些利好刺激下,迫使基金加倉,這樣股指也就自然出現回升。而大盤指數和小盤指數的“剪刀差”的不斷拉大,也使得二者需要一次“反動”或者比翼齊飛。就周二情況來看,二者是比翼齊飛。
不過,大盤股的上漲是否具有持續性還需要觀察,畢竟在無強力經濟政策出臺的背景下。經濟轉型才是方向,周期類品種上揚更多屬于超跌反彈,而很難形成趨勢性行情。相比較而言,仍是新興行業的品種更值得投資。
由于大盤出現全面開花的走勢,但成交水平還不足以支持這種全面開花的走勢就目前市場狀況,兩市合計超不過3000億元的成交量,基本上不會出現整體上揚的走勢。所以,在看不到量級放大的情況下,更大的可能仍是結構性行情。而從分時指標觀察,其已經沖至高位,暗示大盤周三震蕩的概率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