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及政治局會議之后,政策基調轉變為穩增長為主,兼顧調結構、促改革,是市場整體預期趨向一致、策略觀點趨向一致的前提。
首先,兩次會議全局性地明確了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那就是目前經濟仍處于合理增長區間的下限,且年初目標能完成,即不會也不能破下限,這就是底線思維托底。其次,旗幟鮮明的劃分增長上下限及對應的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框架。上半年在區間上限時側重于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下半年在區間下限時側重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再次,清晰的政策框架提供明確的策略思路,策略研究有了明確判斷政策取向是穩增長還是調結構的標準,大家無需揣測上層的決策預期。最后,總理的九條措施自上而下的映射了行業及主題配置方向:調結構的主攻方向是擴大內需,包括消費和投資;投資增加重在薄弱地區薄弱產業,如中西部、鐵路投資、節能環保等;消費重在新的消費熱點,信息消費,如信息服務、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穩定外需是以人為核心人新型城鎮化,如棚戶區改造;區域經濟方面注重發展服務業,如養老、教育、醫療等;創新技術、創新機制、改革放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扶持小微企業。
就近期市場而言,我們大的判斷是在政策托底下的區間震蕩,即年內低點1849點不會破。隨著政策基調傾向穩增長,合理的投資增速將保持、地產再融資放開、鐵路投資提速、央行放短鎖長的流動性調節以及半年報業績明朗,傳統資源品、中上游制造業等周期類行業跌幅過大有修正、脈沖性反彈機會,小板公司漲幅過大要有調整消化過程。但從轉型升級的長期性看,傳統產業去產能過程仍然漫長,具有良好成長性的新興行業仍將成為資金反復關注的對象,尤其要關注政策受益產業:新興信息消費,包括文化傳媒(行情 專區)、4G、智慧城市、移動互聯等,生物醫藥(行情 專區)、乳業消費,受益穩投資的鐵路基建、節能環保、智慧城市(往投資屬性靠的行業)等,受益政策扶持的光伏龍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