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好經濟數據的帶動下,久違的“煤飛色舞”好戲上周重現A股。8月以來,隨著地方再度吹響投資號角,周期股迅速展開估值修復之旅。然而,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是,周期股深陷產能過剩泥沼仍然無法自拔。
超跌反彈
周期股風頭蓋過成長股
8月以來,周期股風頭大有蓋過成長股之勢。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申萬采掘板塊以11.25%的漲幅領漲全市,有色、化工(行情 專區)、建筑建材等板塊的漲幅也位列上游。
這與周期股之前集體萎靡的黯淡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今年前7個月,受累于經濟不景氣,周期板塊集體淪陷,采掘、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行情 專區)和建筑建材表現墊底A股,累計跌幅分別達22.1%、18.19%、10.91%和8.31%。
“周期股突然走強是市場情緒宣泄的結果,只是超跌反彈而已。”東北證券(行情 股吧 買賣點)策略分析師沈正陽給出這樣的判斷。
他表示,近來周期股反彈動力來自兩方面,一是大宗商品的漲價效應,二是7月經濟數據略好于預期。
機構騷動
基金私募紛紛轉戰周期股
不少券商在點評7月份數據時,均用“超預期”來形容。瑞銀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濤更明確表示,7月份宏觀數據展現出了喜人的“良性”組合,有利于提振市場情緒。
前期執著追高成長股的基金經理開始趁勢布局周期股。北京某基金經理透露,他最近正逐漸淡出成長股,開始增倉煤炭、水泥等股票。甚至有基金經理提出,從藍籌股和小盤股的分化,A股的整體估值來看,這次周期股的反彈基礎比較扎實。
私募也不甘落后,開始悄然轉戰周期股。神農投資總經理陳宇高調宣布,公司本年重組股投資階段結束,正式進入突擊“梅花型成長股+漲價型周期股”的新階段。深圳挺浩投資董事長康浩平也建議投資者盡早布局周期類藍籌。
寒冬難熬
受困需求疲軟和產能過剩
但市場普遍認為,周期股這波反彈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申銀萬國分析師王勝在研報中坦言,周期股價上行空間有限,因為市場對“穩增長”而非“促增長”的理性認知已經在市場實驗中得以驗證,且三大約束(房價、環保、通脹)和流動性壓力依舊還在。周期股要徹底走出冬天絕非易事。
從微觀層面來看,多數周期類企業受困于需求疲軟和產能過剩,盈利還在谷底徘徊,難以為反彈提供助力。
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采掘、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和建筑建材等五大周期板塊已披露中報預告的358家上市公司中,五成拉響盈利警報(略減+首虧+續虧+預減);已披露業績快報的75家公司中,也有41%宣告盈利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