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滬港股市互通傳聞于上周四正式得到確認,資本市場一度將其視為重大利好,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上周四的漲幅均超過了1%。不過,隨著上周五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的雙雙回落,市場人士也開始冷靜思考這一政策對于兩地股市的真正影響,同時各種不同的觀點和思路也開始紛紛出現,此前一致視為利好的氛圍卻是就此一去難返了。
A/H股價差將收窄
從市場對于滬港通消息的反應來看,申銀萬國證券策略分析師王勝等認為,單單來看A/H股折溢價是最直接的邏輯。從A/H折溢價來看,金融板塊影響最大,對保險(行情 專區)和券商的正面影響大于銀行(行情 專區),其他折價水平較大的也會有一定受益。另外,從板塊之間的估值水平對比來看,估值差異較大、品種類似的板塊有望實現估值的回歸。
截至4月11日,在目前可交易的84家A+H股上市公司中,A股股價較H股出現折價的有24家,占比不足三成,其中海螺水泥(行情 股吧 買賣點)(600585.SH,00914.HK)的折價率最高,為22.88%;而有60家上市公司的A股股價較H股出現溢價,其中有11家個股的溢價率超過了100%,最高的浙江世寶(行情 股吧 買賣點)(002703.SZ,01057.HK)更是達到451.56%。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與A股市場的反應較H股市場強烈有關。例如寧滬高速(行情 股吧 買賣點)(600377.SH,00177.HK)的A股在消息公布后的2個交易日內大漲了18%,而H股則上漲不足1%,A股的折價率由此大幅收窄至11.24%。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滬港通短期有望聚集人氣,提振藍籌股投資熱情。此前IPO暫停14個月為市場提供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年初50家企業集中發行后再度將滬指打至2000點下方,2012年下半年之后出臺的政策對提振投資者情緒效果均不佳,近期證監會、交易所等資本市場監管部門不斷為市場尤其是藍籌股打氣,而滬港通提出的落腳點之一便是吸引場外資金投資估值相對較低的藍籌股,改變當前A股市場部分大盤藍籌股較H股大幅折價的現狀。
A股估值結構有望優化
至于滬港通政策對于市場的中期影響,王勝認為,滬港兩市的一些稀缺性標的估值水平有望得到系統性的提升。從A股來看,重點關注軍工、中藥、白酒等相對獨特的行業。從港股來看,TMT、新能源等行業的龍頭公司或特有行業如博彩業將更受青睞,代表性標的包括騰訊控股(00700.HK)、保利協鑫能源(03800.HK)、銀河娛樂(00027.HK)等。
對于A股后續走勢,王勝認為短期不宜過度悲觀,滬港通事件使得修復性反彈邏輯得以延續,其他下跌邏輯也沒有進一步強化。但基于中期對經濟基本面、流動性等方面的考量,不能對反彈的空間太過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