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2017年11月16日,一個普通的日子,但對于投資者來說又是不尋常的日子。
因為這一天.茅臺創出了719元的歷史新高,中國平安創出73.01元的歷史新高。
我將這兩只票比作股市絕代雙驕,他們的表現代表了中國最具價值投資的公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也用股價表現,回應了那些質疑者。
那么問題來了,現在還能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先要明白這波藍籌加白馬的行情是誰推動的。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下半年開始,A股市場明顯出現了風格的轉變,漂亮50拔地而起,令市場瞠目,以茅臺為代表的績優藍籌加白馬股紛紛創出歷史新高。
據央行最新公布的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情況表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境內人民幣股票資產(簡稱“外資持股”)達1.021萬億元,首次超過1萬億元大關。
相較同期滬深兩市逾56萬億元的A股總市值、逾44萬億元的A股流通市值而言,外資持股占比約為1.7%、2.3%。
考慮到外資持股相對集中,且近三年增速較快等因素,其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市場生態與投資理念等方面的影響正日益顯現。
回顧歷史數據可以發現,外資持股近三年增速較快,2014年3月至今,累計增幅超過200%。這一增長軌跡與2014年以來滬股通、深股通的陸續開通有很大關系。
央行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末至2014年3月,境外資金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的規模一直處于下降通道,至2014年3月末,降至階段低點3193億元。
2014年4月10日,滬股通機制正式宣布啟動后,外資持股規模轉而開始上升。到2014年10月末,滬股通正式啟動前,外資持股增加到4713億元。
滬股通啟動后,外資入場進一步加快。2015年5月末,外資持股達到第二個階段高點,持股市值超過8500億元。其后,隨著A股指數的回落,外資持股市值在2015年11月回落到4600億元上下。
進入2016年后,外資持股重新進入穩步增長態勢,當年11月深股通啟動前,持股市值重新回升到7000億元上。
深股通開通后,外資持股市值上升的步伐更加穩健。2017年初以來,外資持股在絕大多數月份均為正增長,至9月末突破一萬億元關口。
統計顯示,截至10月末,北向資金累計流入A股市場3263億元,這個數值約占外資持股的三成以上(尚未考慮持股升值因素)。
這表明,滬港通、深港通已經成為外資增持A股的首要通道。
外資的持續入場顯然是沖著價值低估的和藍籌股和白馬股,甚至到了不計成本的搶籌碼的爭奪。
以工商銀行為例,從啟動開始到10月底漲幅接近50%,茅臺更是漲幅超過100%。中國平安漲幅也超過100%。藍籌股的投資者結構也出現了變化。證金持續減持茅臺,而外資持續在買入。
茅臺在10月底沖高650后明顯的有拋壓,但值得注意的是從500元拉升到650元僅僅用了不到2個月。而進入11月茅臺進入加速拉升階段。
這樣的高價還有資金去買,絕對不是一般的資金。也不會是非理性的游資,一定是有計劃的搶籌碼行動,否則邏輯不通。
從成交量看,茅臺的日均成交額不超過40億,對于一個市值近9000億元的巨無霸來說,這種狀況似乎讓人覺得難以理解。而此類情況在藍籌股群體內比比皆是。明顯的藍籌股的大量籌碼被外資‘鎖倉’了。
低估值的藍籌股被外資等長線基金大量持有后,整個市場的格局開始變化。而隨著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也漸成風潮。
隨著外資對A股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持股情況也越來越受關注。這就是絕代雙驕近期表現搶眼的合理解釋。
那么對于后市他們的表現,我覺得不能用傳統的估值方法去計算股價該是多少錢,而應該用籌碼稀缺程度來給予估值是否高估——籌碼稀缺就要享受高估值、高溢價。
我們做投資要站在思想的高度去轉變觀念,順應新時期的市場變化。茅臺未來漲到什么價位已經不重要了,好公司就要一路持有,分享企業紅利。
中國平安就是未來的友邦。市值一定會超過一萬億美元。
我依然是那句話,鼠目寸光看的是一個洞,鷹擊長空看的是天下。我們做投資的就要有一雙鷹的眼睛,去發現優質的企業,敢于重倉去投,趕在大摩進來之前去爭搶優質籌碼。
更多股市最新資訊,請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