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一直在等消息,看有沒有中美談判的外媒消息。
畢竟大家看到的時候已經是明早了。
一直到發文,都沒有發現有合適的消息可點評。
其實本身這一輪談判的官員級別也不是很高。
雙方重新接觸重啟談判就是一個進步。
畢竟一邊談,一邊互相制裁,會成為一個非常合理的現象。
市場對于中美談判還是比較冷淡的。
因為第一輪沒結束,就不知道第二輪什么時候啟動。
也不知道會有什么進展。
假設明天出現了友好協商的意向,第二輪時間表確認。
那對市場會是一個提振的作用、
假設沒有,那只能說外來的刺激無效,繼續該干嘛干嘛。
今天出現了久違的地量。
上證千億以下的行情,相信今晚很多人都解讀過了。
地量地價,是長期以來熊市底部的特征。
但地量出現之后,不等于馬上就會迎來反彈。
排除熔斷那天帶來的地量來說,最近一次的地量是在14年。
2014年1月20日,上證指數單日成交482.99億元,刷新當時一年多新低。1個多月后,滬指于2014年3月12日定格了全年最低點1974.38點。
再舉個例子:
2016年1月25日,上證指數單日成交1640億元,刷新當時近4個月新低。短短兩個交易日后,上證指數最低探至2638.30點,至今未能打破。
所以地量和地價,其實并沒有非常明確的聯系。
按照我們的經驗來說,出現這個情況是底部信號。
但不等于底部馬上就會到來。
畢竟目前影響市場的,有很大的因素是來自外部的。
而之前的14年和16年的市場,則不存在外部干擾情況,沒有可比性。
對于底部,我相信市場是有共識的。
沒有達成一致的是,誰來引導走出底部。
其實答案也是很明確的。
政策市,自然是政策來引導。
但股市需要活水,水從哪里來。這是最關鍵的
前天出現了保險資金入市的消息,讓市場為之一振。
可惜從今天的量能看,保險資金也僅僅是做了個政治表態而已,并未實際參與。
靠市場自發的走出底部,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因為存量資金都不傻,沒有政策引導誰會去給別人抬轎?
從近期連扳股到3-4版就夭折的行情看。
最活躍的大資金明顯是休息的,剩下一些蝦兵蟹將自己玩而已。
我昨天寫的文,是寄希望于基建。
畢竟基建是國策的核心部分,除非有更新更高規格的國策出來。
否則市場能形成合力的部分有且僅有這個了。
靠市場自發反彈的思路,只能說局部的行情只有如下3條線。僅供參考。
1. 重組線
2. 超跌低價股(排除st,不適合散戶)
3. 中報/三季報超預期挖掘
第三條我最近都沒提,因為中報的行情估計也沒什么人關注了。
不知不覺三季報預告已經出來了。
實際上我復盤還是有不少好公司隱瞞了好成績。
可以適當關注。
青松股份:前三季業績預增247%-276%
新和成:前三季業績預增170%-200%
如青松股份上修中報超預期,今天就給漲停了。這是一個隱藏線。
大家又可以挖三季報了。
如中美談判不如預期,這條線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