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短租住房、分時租賃汽車、租用辦公室,小到共享充電寶、服裝租用,可謂是“只有想不到,沒有租不到”——租,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漸成流行。
近年來,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以租代買的生活方式已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參與共享經濟活動的人數超7億。“租”不僅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產業新生態,構建起新的行業標準和秩序。
“租生活”有高品質
約上幾個好友,租車去郊區游玩,是北京白領張巖周末的娛樂方式。在他看來,租車出行隨用隨開,既滿足了出行需求,又不用為平日到處找停車場而煩惱,非常方便。“對于不常開車的人來說,租車比買車更劃算。”張巖下載了多個租賃平臺,越來越享受“租車生活”了。
租賃市場早已有之,如今,租賃已突破傳統領域,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房屋、汽車、家電等生活必需品,到手機、相機、無人機等電子數碼產品,再到高檔衣物、首飾、鞋、包等個性化用品,甚至玩具、繪本、綠植、藝術品等,都可以通過“租”的方式來獲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擁有并喜歡上了“租客”的身份。
除了使用頻率較高、市場需求量較大的商品可以租用,一些使用頻率低、應用場景少的商品,也在發展出租賃生意,為顧客提供更多選擇,讓“租生活”也有高品質。在芝麻信用首頁,每天18元可以租到專業運動相機,每天20元可以租名牌手包,每月469元可租蘋果最新款手機……一方面,這類產品用戶以租代買,更省錢;另一方面,對于商家來說,增加了產品的使用頻次,提高了產品使用價值。
據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分析,隨著經濟的發展,供給側的變化讓以租代買這種形式成為可能,為人們的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性,再加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讓更多生活化的物品進入到了租賃的視野中,也進一步促進了租賃市場的發展。
信用需要“守門人”
“萬物可租”時代,仿佛離人們越來越近了。一項調查顯示,70.9%的受訪青年體驗過以租代買的消費方式,57.4%的受訪青年認為物品更新換代快,租用可以隨時體驗最新潮流。
租房、租車、租珠寶、租名品箱包……租賃平臺發展日新月異。租賃行業的運營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物品的使用效率,讓物品發揮更大的價值。閑置商品、資源的所有者,通過互聯網平臺,以信用機制做擔保,有償轉讓使用權。它的本質就是整合社會閑置資源,共同擁有但不占有,共同分享共同獲利。因此,類似于芝麻信用這類信用安全守門人,便成為了租賃經濟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以共享單車為例,螞蟻金服數據顯示,兩年多來,螞蟻金服累計為近50個城市4800萬用戶減免押金超過98億元。
專家認為,信用商業的培養是個長期過程,要通過完善和推廣大數據信用體系,加快政府部門服務信用體系、企業經營誠信體系、個人信用使用和管理體系融合,加速信用意識和環境形成。租賃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風險和隱患,安全是其中之一。專家認為,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個人信息等安全保護,增強數據安全預警和溯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