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市場格局!
作為寧夏一座日產量約50萬方小型液化工廠的經營者,董建新在冬季供暖期間的工作忙碌而繁瑣:
先將進口天然氣從管道里取出,用低溫技術液化成液化天然氣(下稱LNG),用槽車運送1000-3000公里外的河南、江蘇,再把LNG氣化輸入到指定的管道中,最后把空蕩蕩的槽車開回來。
周而復始。
“與淡季不同,冬季的天然氣增加了液化、運輸、人力、氣化至少四個環節的成本,所以氣價很難降下來?!?
董建新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目前工廠的掛牌價在每噸4400-4600元之間,相比去年保供期間的氣價已經低了一倍多,但相比于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的冬季氣價,仍然具有一定競爭力。
九年前,伴隨著國內首批液化工廠和加氣站的興起和發展,董建新和同事籌資建了這座液化工廠,并本著"供過于求少開工,供不應求多開工"的原則,運營到今日。
"弄到了氣源,很快有人愿意和我們投資一起建廠?!彼嬖V界面新聞記者,液化工廠的利潤與天然氣的需求、價格相關,在2014-2016年,與油價相比,LNG價格高,且需求量小,液化工廠的日子并不好過,直到去年冬季情況才開始有所好轉。
在中國,類似董建新這樣的液化工廠大約有200座左右。它們主要分布在產氣量大、管道氣源充足以及LNG來源豐富的地區,總日產量大約達到0.95億-1億立方米之間。內蒙古、陜西、新疆和寧夏西北四個省區的液化工廠產能占全國一半以上,其余的主要集中在需求量大、且進口LNG相對便利的華東、華南地區。
“進入天然氣供應市場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越來越強,我們的利潤空間正在被壓縮?!倍ㄐ抡f。
例外的冬季
“從去年冬天開始,兩股力量正在爭奪中國天然氣的有限供應。”思亞能源天然氣分析師陳竹表示,隨著“煤改氣”政策的推行,華北地區超過華東地區,成為中國天然氣需求量最大的地區,但由于其支付能力弱于工業用氣相對發達的華東地區,隨著華北地區補貼的減少,居民冬季天然氣的需求預期可能會被壓低。
“回顧中國過去15年大規模商業運用天然氣歷史,幾乎每一次天然氣需求達到15%以上的增長,都是因為某個長輸管線的貫通,供應在拉著需求走?!标愔裾f,“唯獨去年冬天是個例外,需求拉著供應走。這意味著,在冬季,中國正在轉向一個天然氣賣方市場。”
這與全球天然氣市場的基本走勢截然不同。
7月19日,國際能源署在上海發布《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報告內容顯示,從長遠來看,全球LNG市場將供大于求,特別是隨著美國天然氣出口的增加以及LNG貿易的靈活性不斷增強。
“全球天然氣買方市場格局將長期存在,增量消費主要看中國。”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博士羅佐縣表示,中國培育天然氣主體能源地位宜穩步推進,不可操之過急,畢竟主體消費行業價格承受能力有限,否則容易導致國內天然氣需求大幅超過市場的供應能力,將買方市場變成賣方市場。
11月以來,多地已經上調了天然氣價格。
浙江發改委將非居民天然氣門站價從2.19調至2.85,漲幅達30%;
北京市發改委決定,2018年11月15日-2019年3月15日,本市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上浮0.23元/立方米;
廣東省云浮市發改局決定,從今年11月15日起調整云城區居民生活用氣價格,決定對居民用氣價由每立方米4.15元上調為4.45元,非居民用氣價每立方米由4.7元調整為4.95元,并相應調整云城區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
湖北省孝感市擬定居民用氣基準銷售價格由現行每立方米2.68元提高為2.80元。
為了應對今冬天然氣供需緊張的局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在8月開始組織各地簽署天然氣購銷補充協議。補充協議內容顯示,對采暖季居民用氣門站價不做調整,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根據氣源的不同漲幅不一,管制氣(國產常規氣、進口管道氣)在基準門站價基礎上上浮20%,非管制氣可上浮40%左右。
今年5月,發改委出臺《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要求全國理順居民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的銜接。由于居民用氣相對工業用氣存在較大的峰谷差,因此在采暖季調峰期間需要付出更多成本。
上海燃氣董事長王者洪在《天然氣市場報告2018》發布會上表示,去年“煤改氣”帶來的需求大幅增長不可持續。國內現有的產、供、儲、銷體系尚不能完全支撐北方地區的采暖需求,這種需求增長在未來2-3年內會趨緩。
“天然氣進口依存度已接近40%,由此帶來的供應不穩定和價格風險,一直是懸在國內上游供應商頭頂的難題?!彼f。
頭號玩家
和LNG接收站一樣,國內液化工廠的誕生,主要的作用是為管道天然氣氣源的補充,尤其是冬春供暖期間。
“全國的天然氣管網尚未實現全面覆蓋,地域之間也不平衡,所以需要在政府層面有適度的調控?!?0月19日,中國石油華東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總經理侯創業,在第二屆世界油商大會上表示,與東西部地區相比,目前中部地區的管網輸運能力存在較大的差距。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通過管道及LNG形式進口的天然氣總量為7206萬噸,同比增長1/3,LNG進口同比增長約50%。
進口LNG增長的背后是天然氣市場短期協議的增多。
“今年我們簽訂了80多個LNG現貨資源保供?!焙顒摌I在第二屆世界油商大會上表示,通過預測天然氣供應缺口的大小,中石油會合理配置和采購對應數量的現貨來滿足市場的需要。
與動輒長達20年以上的管道氣長協不同,隨著全球LNG貿易量的不斷增長,靈活多變的LNG短期現貨協議,由于承受風險更小,更加受到需求方的青睞。
此外,作為承擔國內天然氣保供任務的第一梯隊,在管道氣和國產氣依然難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進口LNG成為不二選擇。
“中石油在國產氣和管道氣的市場份額是國內最高的,中石化和中海油天然氣的增長空間,主要集中在LNG貿易領域。”一位中石化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中石油的上游天然氣業務龐大,產量占比在國內達到74%。
中石化計劃今冬明春供應天然氣181.7億方,同比增長17.7%。中石化在LNG長約采購的基礎上,加大現貨采購力度,并與中石油進行互聯互通及資源串換。
中海油今冬明春則計劃供氣24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0%。
實際上,作為天然氣供應市場“頭號玩家”的中石油,雖然在氣源上具有難以取代的優勢,在加大簽署LNG現貨協議的同時,并沒有放松在天然氣長協領域的持續布局。
9月10日,卡塔爾天然氣公司宣布與中石油達成22年液化天然氣銷售和購買協議。
該公司每年將為中國提供大約340萬噸LNG,有效期為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