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前幾年開啟“買買買”模式的上市公司并購,在經濟趨弱的大環境下,并購對象爆雷比比皆是,而對那些即將爆雷的資產或與主業不相關的資產,上市公司已開始大量“退貨”或“甩賣”。
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近半個月至少七家公司發布資產轉讓公告,對近三年并購進來的資產進行清理。
開啟“賣賣賣”模式
11月16日,杭州高新(300478.SZ)發布公告,擬以5.6億元將持有的奧能電源100%股權轉讓給原股東陳虹、任曉忠、孫云友;交易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奧能電源的股權。
資料顯示,奧能電源是杭州高新2017年年中才收購的資產,方案披露時間為2017年6月19日,成交價同樣是5.6億元。
當時陳虹等人承諾,2017-2019年奧能電源實現的稅后凈利潤將分別不低于3600萬元、5000萬元、6500萬元。孰料,今年前三季度奧能電源的凈利潤已出現“跳水”,凈利潤尚不足20萬元。
11月29日,常寶股份(002478.SZ)則宣布退出醫療服務行業,退出的原因是公司新建能源管材項目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這些醫療服務資產大多是2016年常寶股份通過重組予以收購的,當中包括四川什邡第二醫院、宿遷市洋河人民醫院、山東瑞高投資(為單縣東大醫院的控股股東)以及廣州復大醫療。
常寶股份透露,這項決定在短期內會對公司業務造成一定影響,長期看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業務發展。
金圓股份(000546.SZ)11月29日公告,公司擬將潛江環保65%股權轉讓給廣州雅居樂,轉讓價格為3054萬元。這部分股權是今年2月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的方式花費7670萬元取得的。
金圓股份方面指出,交易有利于公司優化資源配置,聚焦發展重點區域環保產業,有利于公司環保發展戰略的進一步實施。
和杭州高新、常寶股份、金圓股份等一樣,近期,對前幾年通過發行股份或者現金支付方式并購的資產進行處置的上市公司還有勤上股份(002638.SZ)、香山股份(002870,SZ)、*ST因美(002570,SZ)以及元力股份(300174,SZ)等,無一例外都有著各自的理由。
巨額商譽成隱患
曾經耗費大量時間、資金并購的資產,為何短時間內又將處置甚至退貨?對此,一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在經濟承壓的大環境下,上市公司前幾年高溢價并購的資產,在這一兩年“爆雷”的特別多,首先就是市場環境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