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價格指數,簡單的說來就是 “平均股價相對指標”。這里面有兩個要素,一是“平均性”——反映眾多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表現的是眾多股票整體的一種趨勢。具體計算方法很多,稍顯專業枯燥,這里略過。指數往往被大家忽略的另一個要素,是其“相對性”。具體體現在“基日”與“基數”。
比如著名的滬深300指數基日為2004.12.31,基數為1000點,該指數在2018.12.14日收盤于3165.91點,其實暗含了一個信息:從2004.12.31至2018.10.17,該指數漲了216.59%。一目了然。
A股的第一個指數
這是上證綜指從基日以來的走勢圖。請看最左邊的那個“平坦的起點”,其實并不是上證綜指的原點,此前,他還有一段長達3年的“前世”。其振幅甚至高達300%。然而那是電腦還是奢侈品,一臺長城0520的單板計算機,售價10000元,內存和硬盤加起來也只有0.2G,又笨又重,根本不可能完成交易計算。
說來有趣,新中國第一個指數是用粉筆記錄在黑板上的,隨時改動,隨時擦去。交易、結算靠算盤,交割用圓珠筆,營業部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飯,這已經永遠的成為了一段歷史。這個神秘的指數,就是靜安指數,全稱靜安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A股的第一個股票指數,發布于上海靜安區一個工商銀行改制分店——信托投資公司證券業務部。
靜安證券業務部成立于1986年9月26日,當年上海老八股中7只股票都在靜安證券業務部交易和清算交割,剩下一只城隍廟股票(即豫園商城股票前身)在公司的虹口證券業務部交易。彼時內地證券市場尚處萌芽期,區區幾只交易的股票,因此投資者對股票指數的需要并不迫切,但靜安證券業務部參考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指數、道瓊斯股票指數等編制方法,編制了靜安指數,以在靜安證券業務部、虹口證券業務部掛牌交易的上海八種股票為樣本,采用加權平均法和基數修正法進行綜合計算出來的,這反映當年上海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指數。靜安指數基期為1986年9月26日,也就是靜安證券業務部第一批股票掛牌交易日,基期指數值為100點。靜安指數正式對外發布后,受到了投資者和媒體的關注, A股市場從此有了一個晴雨表,投資者也用不著為當天股市漲跌而費腦筋,只需看看指數即可。
上證綜指替代靜安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前,靜安證券業務部和虹口證券業務部都已成為當時的申銀證券公司下屬的營業部,靜安指數也成為申銀證券公司對外發布的股票指數。為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運營需要,申銀證券公司將所有交易中的股票以及清算交割資料移交上海證券交易所。此后,上海證券交易所以移交的八只股票為樣本,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100點為基點編制了上證綜指,并于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上證綜指正式面世。而公布了4年零2個月的靜安指數1991年底正式“離休”。上證綜指公布的起始日,以133.14點報收。時至今日,上證綜指歷經跌宕起伏,中間曾有不少新的股票指數推出,甚至在2006年曾發布了“新上證綜指”(選取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滬市上市公司組成樣本,來反映反映該批股票的市場走勢),但都難以撼動上證綜指在內地資本市場地位。它的每個高點、低點和拐點都成為內地證券市場參與者談論A股牛市、熊市或牛熊市轉換的時間點。
滬深300指數的誕生
1991年深證綜指、上證綜指先后發布,1992年上證A股、B股指數陸續推出,但由于綜合指數不進行股票的篩選,不能反映一類標準之上股票的表現,接著兩市又相繼推出了深證成指、上證180指數(前身為上證30指數)、深證100指數、巨潮100指數、上證50指數……中國股市指數體系在滬深兩個交易所推動下有了較大突破和進展,以成分股為樣本的指數開發使中國指數市場出現了真正風格化、投資型的指數產品。在兩市的不斷發展下,市場迫切需要一些覆蓋滬深兩市的指數產品,來作為反映滬深兩個市場整體走勢的“晴雨表”。
滬深證券交易所早在1998年開始就著手進行跨市場指數的研究工作,同期市場中多個中介機構也對跨市場指數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此期間,滬深證券交易所都成立了研究跨市場指數的專門小組,對國內外主要指數的編制方法及其特點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借鑒,2001年由上交所首先研究方案,在證監會協調下,滬深交易所共同開發,經歷了兩年多時間,初步形成了結合國內市場的特點的跨市場指數編制思路。在細節方面進一步設計與完善后, 2005年4月8日,滬深300指數正式推出。僅僅4個多月以后的8月29日,第一只滬深300指數基金成立——嘉實滬深300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嘉實滬深300指數(F160706)$ 。滬深300指數的誕生,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創立10多年來第一次有了反映整個A股市場全貌的指數。其科學的編織方法使得它如今廣泛應用于投資業績的評價標準,為指數化投資和指數衍生產品創新提供基礎條件,成為了A股專業化投資的“定海神針”。
指數發展的新時代
今天在境外資本市場,股票指數不僅僅是股票市場的晴雨表,而且是金融工具交易的對象,內地這方面的研究已經展開并不斷完善、發展。股票指數已經不僅僅作為反映市場的指標,更作為一種投資的策略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比如近幾年,新興的策略指數、Smart Beta指數等以其獨特的選股方法、加權方法等已經帶來了更多的超額收益,推動了相應的金融工具的進一步創新,反過來有效的激發市場的熱情,促進其健康穩定的發展。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