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中,對銀行凈息差的下滑和資產質量的擔憂預期,銀行行業的估值再次到了歷史底部。市盈率6倍,市凈率0.8倍,股息率為4%。
銀行行業未來優勢有很多。第一,銀行行業有著無天花板前景的優勢。第二,銀行板塊包括金融板塊在2018年7月6日的中美貿易戰開始的最激烈的那天止跌企穩,隨后半年多來再未創新低。整個金融行業強于其它行業。本幣匯率貶值對中美貿易戰有利,所以美國不愿讓中國貶值,匯率貶值壓力消失。第三,銀行行業的高分紅率,在破凈的情況下,有著穩定的分紅,銀行行業的價格也可以被穩定的凈資產推動上升。第四,從寬貨幣到寬信用。一些優秀的銀行10%以上的ROE使得凈資產快速積累。所以,銀行行業整體有著低估值高股息率穩健業績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證銀行全收益指數穩健翻倍,并于2017年創出了歷史新高。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寧波銀行等等全部超越了2007年末的最高點。當然,也有民生銀行、華夏銀行等等2015年創出了歷史新高,這幾年由于資管紛紛回落。
宏觀、微觀、利率、匯率對銀行行業影響交織復雜。最基本的影響是銀行行業的基本面的變化。即銀行的資產質量和未來銀行的凈資產收益率。金融危機以來,銀行板塊整體在各行業中處于領先,也領先于前陣很火的中小創。而依然保持極低的估值。銀行行業從同質化到差異化,歸根結底還是基本面的變化。
銀行行業的未來會怎么樣。
先說銀行整體。第一,銀行貸款利率在經濟周期下行中,出了一些政策開始增加資金有效需求。也限制了銀行貸款利率上升。監管銀行適度控制利潤增速和控制貸款定價,導致上周銀行股價下跌。但是也為中小企業減輕風險,長期平衡發展。銀行利潤不會高增長,也會控制在一定幅度。第二, 銀行存款利率下降同樣有限。利息收入,大概率壓低市場利率,基準利率不會動。淡化基準利率的傳導機制,結構性的降息,下調基準利率的概率低,估值底部夯實。第三,非息收入可以保持平穩。第四,招行零售銀行計提減值損失充足,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激進的銀行有計減值損失的壓力,所以估值低一些。
再說銀行個體。銀行行業個體上差異較大,但是不會繼續變差。第一,經濟轉型改善資產質量,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扶持中小企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去杠桿化解重大金融風險。解決融資難的問題。置換債務延緩兌付周期、為企業減稅降費、延緩了銀行表外資產回表,資本充足率下降找不到資產擴張渠道等問題。以質量換發展空間,使各個銀行步入安全發展軌道。第二,招商銀行這種零售行已經控制了下行風險,而像興業銀行一些銀行正在走出低谷。對于優秀的銀行來說,增速依然會高于同行業的增速。不同于以前貸款的野蠻式增長的同質化可以彎道超車,銀行差異化越來越大。相比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等等之前比較激進,帶來了表外資產回表,減值準備計提不夠的風險,主動性同業負債多,有著市場利率收緊導致利率倒掛等潛在的風險。同業負債利率下降和零售資產相對高收益,2019年同業利率成本降低,息差擴大。這些問題有所緩解。所以,興業銀行的估值PE、PB都是招商銀行估值的六折。民生銀行、中信H股的估值更低,不到凈資產的一半。以前銀行之間搬磚的做法行不通了。孰優孰劣要從企業發展變化和市場環境中變化尋找。而保證銀行業整體穩定運行發展是必要的,這些政策也有了一定的效果。
所以,銀行做為一個整體,低估值、高股息率,會保持平穩的運行。現在長期配置銀行指數基金是不錯的選擇。破凈資產買銀行整體,價格比開銀行還劃算,高股息率又推動銀行凈資產的上漲,金融整體風險控制良好,長期成為漲幅領先行業是大概率的。指數基金也有優勝劣汰的機制,目前銀行指數的前三是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民生銀行,都是有競爭優勢的大銀行。未來的個體差異不好判斷,宏觀政策對個體銀行影響較大,銀行指數基金成為了布局銀行行業的有利工具。
現在開始長期配置$天弘中證銀行指數A(F001594),年費率只有0.60%,很多基金平臺申購費一折只有0.10%。是指數基金里面最低檔的費用。也有可以做C類輪動的天弘中證銀行指數C(F001595)。現在是長期配置的機會,在現在的銀行估值底部一次性買入配置,有機會再做分批定投,長期可以取得穩健的利潤。(來源:雪球)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