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投資者,定期的回顧總結是非常必要的。從做投資開始,每一筆交易都會記錄,錢多錢少只是一個數字,最重要的反思和成長。截止2019年1月2日,開盤第一天,虧損毛估如下。
場內股票和基金當下虧損120萬,場外基金虧損約8萬,私募基金虧損約8萬,二級市場合計虧損136萬;二級市場大部分時間是買入,賣出很少,整個一年來來回回過山車,年底開始巨幅回撤,場內大概回撤了70萬+。我相信這些虧損是暫時的,目前情緒很穩定。項目A虧損42萬,項目B只能預估,預計總虧損會超過500萬。做實業的虧損是永久的,只能說尊重故事的結尾。
1. 經驗與教訓
聚美優品和長安B的投資讓我明白,熊市應該重質,煙蒂股的回歸時間要格外地漫長,寧可用合理公道的價格投資好公司,不要用低廉的價格投資差公司。應當使用同一邏輯買入和賣出,做短線就要用短線的邏輯賣出,而不是買入的時候只期待上漲,不考慮下跌,如果真的下跌了,堅持不買,由短線變成長線持股。2月9日的時候,A股因為美股拖累大跌,在這個牛轉熊的節點,大幅加倉,當時認為機會大于風險,所以增持了證券股,但是因為未達到預期,轉成了長線持股。
虧損的原因用形象的話來說,買入價是5元,預期賣出價是10元,漲到7元,不愿意賣出的,然后從7元跌到3元,那就虧損了40%。也就是說,雖然我買入的不是什么高估的爛資產,但是不代表不會發生巨大的回撤。
2. 收獲與成長
大部人都在講2019年會更美好,但也許是19年會比18年更凄慘,我猜大部人是需要有一個虛無縹緲的希望的。18年已經過去,不可撤銷,只能期待未來了,就算未來更差,又能怎么樣,還需要平靜地接受命運的裁決。年初的時候比較看好500ETF(SH510500),但是年終回顧的時候,才知道大錯特錯。我認為投資的核心就是處理不確定性,這個市場讓人對黑天鵝的承受力大了很多。就對自身能力的客觀認知:目前也就是一個大盤平均收益,尚無超額收益的能力。
先前的策略是買定離手,做長期股東,進行股權投資。但是A股緩漲暴跌,好不容易積累的收益常常在幾天中全部折損完畢。目前調整策略,下跌加倉,上漲減倉,但可能會出的問題是牛市減倉太快,熊市減倉太慢,這個平衡點很不好掌握。
3. 未來計劃
股權上,緩慢漸進的一點點完成調倉,改變現有的倉位配置。希望持有5-10只高確定性的股票,而不是持有數十只股票。可轉債上清倉了利歐轉債,不與垃圾為伍。可轉債目前依然長持,不再執著于130+才賣出,會在105+、110+、120+、130+分批賣出,若非必要,能不動則不動。物權上,房產投資尚處于學習階段,無任何操作。如果未來房價大幅低估,計劃投資房產。
展望2019年,決心加強估值的學習,深入了解DCF,投資上關注可轉債的機會,同時配置高股息股票用來分紅,行業上向保險側重。過好每一天的研究學習,每日進步一點點,希望2019年有一個完美的收官。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