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1月31日訊:近期,在各大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快報的時候,一個個的商譽地雷開始引爆,目前已經接近40只。說說最近的商譽爆雷的,為什么會這么多。
第一個原因,是之前吹過風的商譽從減值測試改為逐年攤銷,迫使部分公司提前財務大洗澡。這意味著龐大的商譽將不得不逐年吞噬公司利潤,且后續不能一次洗澡出清,將給公司的財務運作造成阻礙。最嚴重的可能,是有部分公司會因為高額的商譽計提,將在未來一二十年內都都沒法盈利,這簡直就是促使它們退市。
應對策略不外乎兩個。要么就是提前洗澡,把商譽給提前清楚干凈。就像我們看到的很多公司動輒就是10億以上的虧損,甚至計提的商譽減值都超過公司市值了。要么就是以商譽抵商譽,每年都收購,用商譽溢價對沖掉商譽減值。當然,這個屬于飲鴆止渴。因為咱們也看到了,絕大部分上市公司溢價收購的資產都是些什么玩意,現在的爆雷還不是作出來的。因此,絕大部分公司都選擇了提前洗澡,把商譽洗掉,以后好輕裝上陣。
第二個原因,是很多公司的自身因素,因經營問題產生的高負債、高質押、高商譽(俗稱上市三高)。巨虧的公司并非今年特有,只是今年特多。自打2015年牛市以來,上市公司借債、并購動作頻頻,早已積累了巨額的債務和商譽。去年咱們看到公司財務爆炸、質押強平等一系列問題爆發,商譽其實也是一脈相稱的問題。如果要讓商譽不減值,必須得收購的資產保證盈利,但現在不少公司都因為財務問題連償債都產生困難,甚至出現大股東爆倉這種事。
對于上述兩種原因,可能很多人傾向于第一種,甚至覺得等雷潮結束,就是絕佳的長線建倉機會。但不能掙錢的公司可能是因為外部問題,也可能是因為內部問題。外部問題比如經濟環境不好或者行業困境,內部問題或許是管理和員工問題。一般出現商譽爆雷的,都是后者管理層問題。經濟行業都會變好,外部問題尚且可以期待有改善的可能。但內部人員不行,是利益的平衡機制的問題,那可能真的沒法了。所以,凡是爆過商譽雷的個股,碰都不要碰。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