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在5月10日的報告中明確表示,要通過推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來降低企業和居民的融資成本。
最近,多家銀行達成協議降低存款利率,陸續停止銷售大額存單,下架智能通知存款,高息存款產品逐漸消失。
行業內部預測,新一波存款利率下調的趨勢可能很快出現。
中央銀行表態
央行在5月10日晚間發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表示將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以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靈活運用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手段,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綜合融資的成本。
市場普遍預期未來將會出現降息和降準。
多家銀行陸續降低存款利率
近期,光大銀行發布了一則公告。根據公告內容,從5月15日開始,只要客戶的人民幣協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統就會自動進行分段計息,并將協定利率調整為1.15%。
5月8日,平安銀行宣布停售“智能存款-通知存款”產品,渤海銀行、大連農商銀行等宣布取消旗下通知存款產品的自動轉存服務。
民生銀行在同一天公布,自5月7日9:00開始,該行停止發行6個月及以上期限的大額存單產品(包括目前在售的存單),只保留1個月和3個月的期限存單產品,并且沒有限制金額。
5月7日,桂林銀行發布通知稱,從5月8日開始,個人存款第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將調整為2.8%。
回顧過去,2022年9月,國有大銀行率先降低存款利率。迄今為止,存款利率已經經歷了四輪下調。
當前,國有銀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為2%,全國范圍內的股份制銀行的五年期存款利率大多在2-2.05%,僅少數幾家報價為2.3%。
2024年可能會出現多次存款利率下調
銀行正在逐步增加支持實體經濟、減少費用、降低利率的力度。目前貸款利率處于歷史低點,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多次下調,居民和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定期存款。在這種背景下,盡可能減少存款成本,已成為銀行維持凈息差的重要策略。
根據國家金融監管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中國商業銀行的凈利差已經降至1.69%,首次跌破了1.7%的水平。
在2023年的42家上市銀行年度報告中顯示,有17家銀行的凈息差低于1.69%,占據了行業平均值的40%。
為了減輕息差壓力,多家銀行的高管表示,他們將繼續壓低高成本存款并控制負債成本。
據中泰證券預測,下半年銀行的利差和凈利息收入將穩步增長,負債方面的成本對利差的影響逐漸減弱,后續存款利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據國信證券分析,為緩解凈利差下跌壓力,預計2024年存款利率可能會多次下調。此外,銀行將繼續減少對存款的利息補貼以及其他費用,以進一步降低存款的潛在成本。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