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最新消息,私募普遍減倉港股 重點配置醫藥消費龍頭,港股去年的賺錢效應在今年“偃旗息鼓”,私募出于避險考慮普遍降低了港股的投資倉位,配置方向進一步向醫藥、消費、科技等行業龍頭集中。
私募普遍減倉港股
去年港股的賺錢效應引爆了私募的配置熱情,但今年,降倉位成了私募的一致動作。康曼德資本研究總監王超稱,旗下產品港股倉位在30%以內,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某港股投資私募負責人表示,港股不僅指數下跌,個股的波動更大。港股沒有漲跌停限制,個股波動對凈值的影響非常大;現在港股的配置不到10個點。格雷資產雖然今年也把倉位降到了兩三成,但總經理張可興表示,現在看又可以逐步買進了。華潤信托數據顯示,10月份,其平臺私募對港股的平均配置比例上升至16.19%,較上月增加2.48個百分點。
盡管今年減倉動作較多,但整體來看,還是有越來越多的私募將港股納入投資范圍,A股、港股兩個市場同時配置成為私募產品的常態。華潤信托數據顯示,2015年下半年開始,私募配置港股的比例逐步上升,去年的比例為8.69%,今年前10月上升到了14.2%。受訪私募大多表示,目前公司產品絕大部分可以投資港股,很多都是在去年調整了產品線,將港股納入投資范圍。
配置集中在醫藥、消費、科技龍頭
從今年私募在香港市場的操作方向來看,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去年的風格,標的集中在醫藥、消費、科技領域。
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兼股票投資主管吳元青表示,旗下的大中華股票多頭策略產品股票倉位目前較低,主要配置在兩條主線:一是中國核心資產,包括與中國經濟景氣度高度相關的金融、周期類行業龍頭公司,這方面港股較A股有明顯的折價優勢;二是代表中國未來增長動力的先進制造和消費升級行業,包括5G通信設備、消費及醫療保健行業的公司。另外也高度關注港股中的特色行業和板塊,如教育和物業服務公司、同股不同權的科技次新股和未盈利的生物醫藥次新股。
張可興稱,去年在港股上的配置主要在科技龍頭股、教育股,以及一些醫藥股,今年的配置依然延續了去年的操作方向。王超則稱,目前港股的配置集中在消費領域。付誠成表示,主要配置了醫藥、科技互聯網、金融地產等方向,跟去年相比,主要的調整在于加大了對醫藥行業的投資,減少了在半導體和博彩等行業的頭寸。滬上某中型私募總經理稱,港股還是傾向于那些在A股不容易買到的公司或者性價比突出的公司,而非單純沖著價差去買,今年則對新上市的股票更感興趣。
上述私募總經理表示,香港市場更適合以多空方法投資,更需要深入研究,另外還要做好風控,很多好的股票可能跌到合理價值以下還會再跌。另外一個角度就是有機會買到足夠便宜的股票,但要有耐心,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
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