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價格和真實價值真的是控股企業,大股東,收購者應該考慮的嗎?普通投資者只能拿此作為參考,實際操作還應該以價格進行交易,事實確實如此。但是在買入完成后持有過程中不應該紅喜綠憂,而是以真實企業經營情況去跟蹤和持有心態。
1.散戶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從國家層面來看,過去說的是三,五萬元入市的如學生,工薪族,個體工商戶等,現在應該是投資資金不足10萬的投資者是散戶;個人投資資金不足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上就是散戶,至于個人投資資金是年收入1,2年的連散戶都算不上。
2.證券市場成立的初心
至1990年上海,深圳交易所在1978改革開放的物質資源大爆發情況下陸續成立,呼之欲出,至今方才29年而已。證券市場成立就是為了解決:企業成立后面對未知風險的無限責任問題,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合理融資問題,其他功能等。
3.證券價格與價值有何關系
一家上市公司表面上的價值是每天交易時所謂的報價,實際上是背后所處行業地位,品牌,管理層員工,以及歷年財報數據,拿了多少錢(營收),賺了多少錢(凈利潤)等綜合反映出的內在價值。長期來看每天的報價必將跟隨其內在價值上下波動。其實,股權類投資不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從企業身上獲利的根本原因來自于下面的一種財富推演!
4.優秀上市企業價值與價格參考思考
如果對人們每年的整體財富的增長找一個指標,那必將是GDP這個巨無霸指標。以我們國家為例:倘若認可企業價格跟隨企業價值波動,比方全社會平均每年GDP增長7%,那么因為上市工司作為各行業,各領域的佼佼者才有機會上市,全體上市公司的各項財務指標大致比GDP多個2%到3%,即9%到10%。那么平均而言,長期持有的優質企業每年股價漲幅為12%(略微高于10%)左右。
但事實是有的企業雖然每年內在價值增長10%,但是股價波動可能為20%甚至更多,但長期來看,其累積的內在價值,比方茅臺的凈利潤從2000年上市的3億變為2017年的270億,利潤增長82倍,年化增速31%,茅臺的市值從上市時的100億,增長到2017年末的8700億,市值增幅87倍,年化增速30%。
格力從1996年上市時利潤不足2億,到2017年利潤為224億,利潤至少增長了112倍,年化收益率25%,市值從57億增長到了2017的2600億,市值增長了45倍,年化收益率17%。各項年化增幅略微弱于茅臺。雖然收益差距在8%附近,但是因為格力上市時PE約為30倍,如今僅有10倍左右的差距。那么要么上市時被高估,現在低估是大概率的事情。
看到么,倘若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公司,長期來看企業內在價值與股價整體收益波動也就在5% 左右。當然以上并非企業內在價值僅指凈利潤還有企業資產,負債等各項因素,非單一指標所能及也!
雖說不要用歷史倒車鏡去觀察企業,但是有著優秀歷史表現的企業大概率未來差不到哪去,但是看著K線圖,過去企業漲幅驚人,好像該回調了,再等等看。也許這就是投資企業的魅力之處,看似理性的背后是財報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