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m.hand93.com)2月19日訊:悲觀者也許是對的,但樂觀者已經賺錢了。進入2019年之后,你所擔心的事情都沒發生!反而出現了好轉的跡象!
1月份,中國的社融規模增量、新增人民幣貸款雙雙創出歷史新高;人民幣匯率不僅沒破7,反而開始逐步回升,現報6.76左右;外匯儲備月度數據實現三連增達到30879.24億美元。股市方面,2月18日大盤上漲2.68%、創業板更是大漲4.11%,滬深兩市124只股票漲停,下跌的股票沒幾只。其實,這一波行情早就悄無聲息的起來了,春節過后(2月11日)至今,兩市3586只股票當中有3520只股票實現上漲,也就是說有98%以上的股票在節后都是漲的。漲幅比較猛的股票,短短6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77%以上。
然而,喜大普奔的背后有一個行業卻拖了后腿!連續七個月負增長 創七年最大降幅2018年上半年,我國的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汽車是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中占比最高的的大類行業,目前汽車消費在限額商品零售總額中占比28%左右,占比將近3成!然而,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今日公布的數據,中國1月份乘用車銷量為202.11萬輛,同比下降17.71%,17.71%什么概念,這是2012年1月份以來的最大跌幅,這也是中國乘用車銷量連續七個月進入負增長階段!2018年以來的汽車市場是28年以來的首次萎縮!
最關鍵的是汽車銷量的雪崩不單純的只是影響汽車行業,要知道整個汽車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上游涉及到鋼鐵、機械、橡膠、石化、電子、紡織等行業,下游涉及到保險、金融、銷售、維修、加油站等多個行業,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如何來提高內需擴大消費,特別是刺激汽車消費成為了現階段的當務之急!1月28日,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0部委共同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我看了一下,整個方案總共6條,其中第一條就是多措并舉促進汽車消費,其中重點提到了要促進農村汽車的更新換代。毫無疑問,汽車下鄉來了!
方案一公布,車企率先響應!
2月13日,長安歐尚宣布率先實施汽車下鄉補貼,最高可享受22000元廠家補貼,打響汽車下鄉重啟的“第一槍”。
2月14日,一汽-大眾相應汽車下鄉政策,推出“一成首付購新車”和“最高萬元報廢補貼”等政策,也是國內首家合資品牌對汽車下鄉政策的相應。
按照常規邏輯來講,汽車下鄉,大利好加持,資本市場肯定會有所反應,然而政策出臺之后,港股市場上汽車指數連續三天收陰,市場反應平平;A股市場上,1月28日至今,汽車行業指數漲幅僅為3.92%,還跑輸了大盤,如果剔除這兩天行情普漲的因素,汽車板塊壓根就沒漲!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在汽車下鄉大利好加持的情況下,資本市場沒反應!
這跟2009年的首次“汽車下鄉”不一樣,2009年的汽車下鄉政策當中提到,對于1.6升排量以下的乘用車按照5%征收購置稅,除此之外國家還安排了50億元的資金對農民的報廢三輪車、低速貨車以及購買1.3升以下的的微型汽車進行一次性財政補貼。這一次,把補貼這事交給了地方政府,但是事實情況是,地方政府也沒余糧,拿什么來補貼。
參考國家統計局和地方統計局的公布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107年年底,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當中,僅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天津、福建等地方的公共財政收支情況存在盈余,其他地方全部存在缺口,2017年,全國總體財政缺口達到了9274.39億。
從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款當中也能看到這一點,根據乘聯會的統計,2016年和2017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款733億和502億,然而截至到2018年年底實際發放的補貼款分別為437億和91億,這就意味著2016年和2017年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款還有707億的補貼款處于未發放狀態。很顯然,文件當中所提到的“有條件的地方”真心不多,所以,這一次市場預計政策不達預期,本質上就是因為地方政府財政上面的約束。
不斷的刺激 其實是在透支未來消費
2018年的車市寒冬,除了與宏觀經濟環境相關之外,按照中汽協副秘書長師建華說法,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2016年購置稅政策的刺激和拉動,提前透支了2017年和2018年的汽車消費。當前車市的負增長實際上是對前兩年購置稅政策透支購買力的回哺。
2016年,國內汽車市場表現低迷,國家公布了購置稅優惠政策1.6L排量以下的汽車可以享受購置稅減半,政策實行之后,2016年1月到10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銷售1374.8萬輛,比同期增長22.8%,占乘用車銷量比重為72%。
但是購置稅優惠政策退坡之后,汽車銷量就開始明顯下降,2017年1月份,汽車銷量相比2016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1.1%。隨后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汽車銷量開始下滑,2018年直接跌至冰點。
最后,如果每一次我們都選擇最容易的路,那么最終將會無路可走。對于車企來說,其實每一次政策調控都是一次喘息的契機,積極轉型升級才是出路!更多股票資訊請關注財經365官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