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深夜,輪胎制造企業通用股份接連披露重磅公告,揭開了控股股東資本運作的連續劇式操作。先是宣布終止與廣州工控的股權轉讓協議,隨即披露正在籌劃新的控制權變更事項,公司股票將于次日起停牌。這一系列操作距離前次控制權轉讓計劃啟動僅相隔兩個月,引發市場對上市公司"賣殼"操作的諸多揣測。
股權轉讓現"無縫切換"
根據公告披露時間軸,2025年1月紅豆集團與廣州工控簽署的24.41%股權轉讓意向協議突然終止,雙方以"客觀情況變化"為由解除協議。值得注意的是,終止公告發布同時,新的控制權變更計劃已進入籌劃階段,公司股票將于3月27日起停牌兩個交易日。這種"前腳終止、后腳啟動"的資本運作節奏,在A股市場實屬罕見。
質押風險暗藏玄機
穿透股權結構可見,紅豆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股份中78.22%處于質押狀態,質押股數達5.44億股。財務數據顯示,集團面臨近期的質押到期壓力:4800萬股質押(占總股本3.02%)對應1.71億元融資需在2025年2月前解押,另有5280萬股質押(3.32%股本)涉及2.21億元融資將在年內到期。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相關解押進展公告。
八年四輪融資引關注
自2016年登陸上交所以來,這家輪胎制造商已完成四次資本市場募資:
2016年:IPO首發募資
2019年、2021年、2023年:三次定向增發
累計融資總額達37億元,期間累計分紅不足6億元。這種"兩年一融資"的節奏,與公司業績波動形成鮮明對比。
業績過山車考驗投資者
財務軌跡顯示明顯波動特征:
2016年(上市首年):扣非凈利潤1.62億元
2017-2020年:連續四年業績下滑
2021-2022年:陷入虧損泥潭
2023年:實現扭虧,扣非凈利1.96億元
盡管最新市值回升至88億元,但相較于上市初期經歷爆炒后的股價表現,長期趨勢仍顯疲弱。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控制權變更籌劃恰逢質押到期關鍵時點,不排除控股股東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化解流動性壓力的可能。對于投資者而言,需重點關注三方面:新接盤方的產業協同能力、質押風險化解進展以及公司主營業務可持續性。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化,"殼資源"價值持續分化,具有細分領域技術優勢的企業或將獲得估值重塑機會。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