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政策仍需發力,價格將持續徘徊在底部。
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國內的存量政策正在有序實施,但后續的增量政策仍需加強,政策成效需要進一步觀察。外部信號顯示,美聯儲可能在9月降息,預計下周中報集中披露后,市場情緒有望回升,投資者對流動性的預期非常敏感。此外,封閉型公募產品到期后開放的規模和實際影響相對有限,市場的成交量和價格預計會繼續低迷。目前建議重點關注紅利股和海外投資兩條主線,待市場轉折時再關注優質成長股和內需主題。
首先,在政策有效性方面,與去年同期的節奏相似,今年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提到的相關領域,存量政策正在穩步落地,但其效果仍需觀察,增量政策仍有必要和空間。其次,關于事件的影響,即將進入中報集中披露的最后一周,市場情緒有望見底回升,而美聯儲的降息預期也可能在9月如期實現,此外,美國大選辯論后外部信號將更加明確。最后,在流動性預期方面,市場交投較為平淡,存量資金調整較慢且偏向保守,大小風格的估值差異愈加明顯,投資者對流動性預期尤為敏感,預計下半年封閉型公募產品的月均到期開放規模將不足百億,8月的到期高峰過后,實際影響可能相當有限。
中信建投:市場的轉機正在逐漸顯現。
中信建投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市場的轉機正在逐漸顯現。中期報告的披露即將結束,預計市場將完成盈利預期的下調。同時,美聯儲在九月份降息的信號愈發明顯,如果再結合國內政策的加碼,市場有望迎來上行空間。短期內,除了關注高勝率的穩定紅利資產和中期報告表現超出預期且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方向外,也可以留意中期報告利空因素落地后基本面預期的改善。在中期方面,需重視產能周期的變化,企業經歷供給壓力的階段將逐漸過去,從A股的資本開支和供給周期來看,市場環境將類似于2012至2013年。重點關注的行業包括銀行、電力、汽車、家電、半導體、軍工和互聯網等。
華安證券:政策有望進入集中實施的階段。
興業證券:今年的財報季成為風險偏好回暖的機會窗口。
今年的財報季成為了風險偏好回升的重要時機。與往年財報季通常會導致風險偏好下降不同,今年市場的整體風險偏好較低,大家在業績空窗期已經預期了較多負面因素。因此,財報季反而帶來了風險偏好的改善。比如,在3至4月份的業績空窗期期間,市場表現不佳,但在4到5月份年報和季報公布后,風險偏好出現了反彈,中證全指的盈利預測也略有上調。
財報業績是修正市場預期的重要參考。目前的財報數據顯示,上市公司在第二季度的盈利增速出現了邊際改善。截至2024年8月24日,5154家A股上市公司中(不包括新上市公司),已有2937家發布了上半年業績報告(包括半年報、快報和預告),披露率為56.98%。隨著中報業績成為市場的重要交易線索,市場共識正在穩步增強。同時,財報的陸續公布和中報的影響,使得行業輪動的速度有所放緩,市場共識正在逐步形成。因此,本次中報季不僅可能成為風險偏好恢復及業績預期調整的窗口,更為當前市場提供了凝聚共識和挖掘新主線的重要線索。經過對中報的系統梳理,可以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向:1、電子行業;2、內外需共振(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及出口);3、資源品。
中泰證券:如何看待下半年政策博弈的重點?
在下半年的財政政策方面,中泰證券并不排除進一步增加舉債的可能性。但與市場普遍期待的“刺激”措施不同,中泰證券認為若出現舉債,主要是為了防范風險及促進新型生產力的發展。從防風險的角度來看,中泰證券預計下半年可能會推出新一批國債和特別國債,以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然而,這種以“防風險”為目的的舉債整體上可能會保持謹慎,各級政府可能會繼續“過緊日子”,精打細算,把財政資金用在最重要的地方。當前,總體政策的穩定性和金融監管的力度依然保持不變,預計下半年市場仍將以穩健為主。建議關注公用事業、核心軍工和有色金屬等領域的投資機會。同時,考慮到美國大選局勢的最新變化和“特朗普交易”可能重現,黃金等資產在短期內的表現值得關注。
華西證券認為,后市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的企穩反彈。
后市該如何應對?當前市場成交量大幅下降,顯示多空雙方的博弈力量均有所減弱,A股的地量情況通常與短期的低價位相匹配。自8月以來,A股成交量不斷萎縮,市場有可能出現階段性的反彈,海外流動性轉向寬松或將成為短期的催化劑。從中長期來看,還需關注指數估值、盈利預期變化及風險溢價的修復情況。目前,A股估值位于歷史低點,風險溢價處于高位,而企業盈利仍在底部徘徊,投資者應對居民預期改善的進程保持耐心,耐心等待增量政策的催化。在配置策略上,“科技+紅利”的“啞鈴型”策略依然適合當前的A股市場。具體行業方面,建議關注電子、電力、電信運營、鐵路公路和銀行等行業。
海通證券:低迷市場是否出現轉機?
近期A股市場表現低迷,交易量也持續減少。歷史上,當市場成交量縮減后,是否反彈通常依賴于基本面和政策因素。以往在A股成交疲軟后,如果市場出現反彈,之前被過度下跌的行業往往反彈幅度更大,勝率也更高。從中期來看,國內外積極因素的共振有望推動股市整體水平上升,結構上應關注業績優異的高端制造行業。
華泰證券:中期報告可能確認全A股非金融盈利的底部。
華泰證券認為,市場在中期仍面臨三大制約因素:首先,信用周期和盈利周期尚未形成底部,出口鏈條不均衡,最終消費表現疲軟,或需要依靠政府財政擴張來打破僵局;其次,國內實際利率偏高,可能需要等到美聯儲降息窗口開啟后,國內貨幣政策才會加大寬松力度;最后,高景氣行業稀缺,資金整體呈現觀望態度,部分資金減少投入以展開博弈。
短期內,需要警惕資金面接近“臨界點”,美聯儲降息可能推動國內貨幣寬松,成為主要的交易線索。在配置方面,建議關注:一是融資資金接近“臨界點”,可考慮低融資敞口的A50;二是景氣可持續方向稀缺,建議投資持續性較強的電子和船舶行業;三是隨美聯儲降息窗口開啟,醫藥和港股互聯網等降息交易將明顯受益。
民生證券表示:“地量”市場中的反彈特征開始顯現。
本周A股市場的成交量依然顯示出“縮量”的特征,連續兩周日成交額未超過6000億。從三個能指示“底部”的成交量縮減指標來看:(1)單位換手率需要顯著的漲跌幅,目前尚未出現;(2)盈利預測上調的情況仍不普遍;(3)主動買入的指標表明機構投資者情緒正在逐步修復,此指標已經有所改善。與上周相比,三個指標中已有一個出現邊際好轉。
招商證券:A股所處的外部流動性環境已開始好轉。
在行業方面,招商證券綜合評估了前期表現、估值、交易活躍度、景氣變化以及政策和事件催化因素,建議重點關注那些中報業績預計持續增長或有所改善且景氣度較高的領域。具體包括電子行業(如半導體和消費電子)、食品飲料行業(如白酒和食品加工)、農林牧漁(特別是養殖業)、公用事業(如電力)及醫藥生物行業(如醫療器械和化學制藥)等細分市場。更多股票資訊,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