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 已經進入秋冬季,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得到重視。北京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出臺最嚴“停工令”。9月19日,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在內的非電力行業,是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
劉炳江在當天召開的“中國煤電清潔發展與環境影響發布研討會”上介紹說,我國鋼鐵的產量占世界的50%,水泥占60%,平板玻璃占50%,電解鋁占65%,且分布了40多萬臺燃煤鍋爐,量大面廣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以及農村的采暖用煤數量更是驚人。
“非電行業污染治理的基數、管理的能力與電力行業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的排放量占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特別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還未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來源是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行業。”劉炳江說。
他表示,我國將緊緊抓住非電行業大氣污染治理這個主要矛盾,加快推進工業爐窯燃煤鍋爐和散煤等污染的治理。
據劉炳江透露,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的通道“2+26”個城市,10月末,要求完成“以電代煤”改造300萬戶以上;納入到2017年淘汰清單的4.4萬臺燃煤小鍋爐全部清零,基本完成電力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工作;2017年采暖季,要求完成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物無規則排放的治理。
相關閱讀>>>
2020年我國將建成全球最大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19日表示,截至6月末,我國燃煤電廠已完成5.7億千瓦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占煤電總裝機容量的60%。其中,京津冀地區已經全面完成,東部地區也已基本完成。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劉炳江是在當天召開的“中國煤電清潔發展與環境影響發布研討會”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煤電行業總裝機是2005年的2.4倍,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卻均從最高峰的千萬噸級下降到百萬噸級,成為我國工業行業中達標排放率最高的行業。”劉炳江說,電力行業在過去10幾年對“減排”貢獻最大,為我國的空氣質量改善立下了“頭功”。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會上發布的《中國煤電清潔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燃煤電廠已形成了大氣污染物控制裝置全覆蓋。2016年,我國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降至0.08克、0.39克和0.36克;火電供電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時,發電水耗降至1.3千克/千瓦時;相關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與之相應的,是我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環保產業細分領域。據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易斌介紹,目前我國從事煤電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服務的骨干企業達上百家。2016年,煤電煙氣污染控制市場規模約490億元。
了解更多財經新聞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