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孟洋洋) 非洲東南部內陸國家津巴布韋礦產豐饒,曾有非洲南部面包籃美譽,卻因土地改革失敗而導致經濟嚴重衰退,陷入惡性通貨膨脹,貨幣面額曾高達千億,體制崩壞,最終釀成此次政治風暴。
津巴布韋93歲高齡的總統穆加貝(圖左)上周遭軍方奪權后,于21日辭職,前副總統姆南加瓦(Emmerson Mnangagwa)可能成為接任人選
津巴布韋東鄰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與西北與博茨瓦納、贊比亞相連,1980年獨立建國,首都哈拉雷,境內富含鉑礦資源,為主要出口產品,占全球供應量約5%。
原名南羅德西亞(Southern Rhodesia)的津巴布韋面積39萬余平方公里,人口約1653萬,黑人占總人口98%,混血與亞裔人種占1%,白人則不到1%。女性預期壽命為62歲,男性為59歲。英語是津巴布韋的官方語言,與紹納語和恩德貝萊語并列為主要語言。
曾為英國殖民地
英國殖民者19世紀晚期從南非來到這個地區,先后受到豐富礦產和發達農業所吸引,津巴布韋原名南羅德西亞,就是源自于替英國在這個地區建立殖民地的礦業大亨塞西爾·羅茲(Cecil Rhodes)。
到了1965年,歐洲在非洲剩下來的殖民地大多都已獨立,由黑人多數族裔掌權,而白人少數統治的南羅德西亞也在此時脫離英國,成立一個與鄰國南非相似的種族主義政權,種下1972年血腥解放戰爭的禍根。
穆加貝(Robert Mugabe)和戰友恩柯摩(Joshua Nkomo)是解放戰爭的領導者,這場戰爭至少奪走2萬7千條人命。解放戰爭最終在獲得獨立時宣告落幕,在英國出面調停下,南羅德西亞于1980年4月獨立建國,改名津巴布韋。
撒切爾與穆加貝
當時,全國歡欣鼓舞,全球也盛贊津巴布韋誕生是非洲的榜樣。卡南·巴納納(Canaan Banana)成為津巴布韋第一任總統,不過這個職位屬名譽性質,當時為總理的穆加貝掌握實質大權。
穆加貝1987年推動修憲,將雙首長制改為權力集中的總統制后,成了津巴布韋元首。穆加貝掌權后,點燃了全國的希望。他把手伸向白人少數族裔,也制定了對黑人多數族裔有利的社會政策。
通貨膨脹嚴重,貨幣體制崩塌
津巴布韋白金、黃金、鉆石和鎳等礦產資源豐饒,此外還有煙草與棉花,然而經濟與財政卻成了一場災難。
曾有非洲南部面包籃美譽的津巴布韋推行土地改革后,農業生產效率驟降。
津巴布韋貨幣體制崩塌,導致通貨膨脹率飆升至百分之五千億,曾出現1000億元只買得到3個雞蛋的情況。政府2009年宣布棄用津巴布韋幣,改用美元和南非蘭特作為流通貨幣。
津巴布韋100萬億面值的貨幣
這起危機引發大規模失業潮,近9成勞動人口沒有工作、眾多公共服務崩解及現金短缺情況日益加劇。津巴布韋政府2017年10月宣布禁止進口蔬菜與水果,以緩解外匯壓力。
津巴布韋人均國內生產毛額約1009美元,外債高達93億美元,21.4%人民每天靠2美元以下維持生活。
關注財經365(m.hand93.com),了解更多最新精選財經新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