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粵港澳大橋的通車,我國最大的灣區也正式實現連通。不僅進一步推動并加深廣東、香港和澳門的經濟融合,提高該地區在中國經濟發展和開放中的地位,也使之發展為超越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的世界性大灣區。
人才匯聚成解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金鑰匙”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常住人口約7000萬人,比當前全球最大都市群東京都市圈的人口多了將近一倍。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到2030年前后,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會增長1800萬,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灣區。
人才流動趨勢決定灣區格局,灣區的發展依靠引智用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聚集效應的不斷加深,各行業人才的涌入將成建設的“金鑰匙”。縱觀三大國際灣區的舊金山灣區,依靠科技企業和高端人才的云集,讓硅谷成為全球的科技核心。而坐擁1億人口的粵港澳大灣區,也勢必成為下一個“東方經典”。
多城市分工成“經濟體量最大灣區”跳板
作為中國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GDP總和為1.4萬億美元。到2030年,該地區GDP將達到4.6萬億美元,超過東京、紐約和舊金山灣區,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總體來看,大灣區東岸為知識密集型產業帶,西岸依靠技術密集型產業,沿海為生態環保型重化產業帶,形成多級穩步增長的態勢。
不僅經濟規模巨大,還在多種多樣的行業擁有獨特競爭優勢——有全國創新中心的深圳、金融中心的香港,香港將繼續發揮金融中心的作用,并充當內地企業走向全球的跳板。深圳擁有內地兩所股票交易市場之一,香港和深圳攜手,將成長為可與紐約抗衡的城市。同時,廣州是中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心。澳門與比鄰的珠海橫琴希望成為國際休閑之都。
粵港澳大灣區結合了這些核心城市的優勢,再加上其他珠三角城市巨大的資源、空間和廉價勞動力,將在創新、金融、航運和貿易方面成為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