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和萬達在2017年霸屏了,沒想到2018年剛過,依然搶著頭條。大家又對萬達的高負債感興趣起來。
去年,7月10日萬達以注冊資本金的91%即295.75億元,將十三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轉讓給融創中國,此外,融創還以335.95億元收購了萬達的76個酒店,合計交易金額達到631.7億元。
按理說,公司收購行為太普遍了,只是孫宏斌和王健林都屬于行業大佬級人物,況且王健林還是首富,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行業敏感的神經,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黃金時間結束,正在迎來大調整的當口,此舉不得不讓人產生過多的聯想。當然更有人認為,難道萬達不行了?畢竟王健林因為賣資產、而不是買資產上頭條,這種事的確有點罕見。
萬達差錢嗎?可為什么要變賣資產呢?王健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了這筆資金的用途,那就是:“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于還貸,萬達商業計劃今(2017)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轉讓這些項目能大幅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并將企業向輕資產型轉化。”
由此可見,王健林是承認萬達的高負債問題的。
2018年1月20日,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萬達集團2017年工作總結中指出,集團國外資產占比僅7%。此外,王健林反復強調降負債、轉型和企業安全的重要性,并直言2018年將采用一切資本手段繼續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等。同時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平。
對于外界的傳聞,王健林也首次正面回應稱,這是根本不懂商業思維,做生意就是買和賣,關鍵看買賣之間能否賺錢。王健林還強調,“沒有只買的生意”。關鍵看買的是什么價格,賣的是什么價格。
報告顯示,2017年萬達集團收入2273.7億元,同比減少10.8%。在具體業務收入上,萬達商業收入1125.4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4.1%,同比減少21%。租金收入255.2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1.4%,同比增長30.3%。新開業萬達廣場49個,萬達茂1個,萬達旅游小鎮1個。
兩個指標減少,王健林也承認是因為轉讓資產讓收入減少了,還有收入沒有列入報表。
有人解讀為,王健林承認負債4205億大概是2017年底的時候,但并未直接說,是用資產和負債做了對比,表明還有1900多億凈資產。也有人認為,萬達負債4205億元,這是有據可查的事實。但萬達有多少資產這個問題被忽略了。按照王健林在萬達2017年年會上的披露,萬達資產應該是7000億元。那么我們做一個簡單的計算:7000-4205=2795億元。也就是萬達的凈資產是2795億元。萬達的負債率只有60%,這在目前的中國房地產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指標。目前國內很多房企,負債率都在80%以上,甚至超過100%的都大有人在。
其實,安家融媒覺得沒有必要去糾結萬達的負債率高不高,肯定是高的,否則王健林就不會不遺余力去降負債了,萬達的高負債是顯而易見的,王健林不僅將降低負債定位今年的大任務,更是承諾萬達集團在全球絕不會出現任何信用違約。
萬達集團將采用一切資本手段降低企業負債,包括出售非核心資產、保持控制權前提下的股權交易、合作管理別人的資產等等,萬達要逐步清償全部海外有息負債。同時,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將企業負債降到絕對安全的水平。
的確如此,無論是媒體聲音還是一些開發商大佬都紛紛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高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房地產從黃金時代正式進入到白銀時代。”并非房地產不行了,而是傳統的房地產模式已經過時,不轉型就是死。去掉地產屬性,萬達要以“輕資產”形象上市。
安家融媒認為,這就好比調控,正視房地產市場風險要比回避強得多,正視意味著可能會重視,那么調控及時則能化解風險。萬達能正視高負債問題,就會竭盡全力去降低負債,那么就有希望化解危機。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問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