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經濟領域的“黑馬”,中國快遞業2017年收入近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快遞業務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包裹快遞量超過了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對全球包裹快遞量的增長貢獻率超過50%。
在2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作上述表示。
快遞業在中國發展極為迅速。2014年,其年業務量突破100億件,2015年突破200億件,2017年突破400億件。馬軍勝說,“中國快遞業主要是服務電商發展,400億件快遞里68%是服務電商”。但今后快遞業將和制造業、農業等產生更多協同發展。
據介紹,中國已有7家快遞企業上市,形成了7家年收入超過300億元的企業集團。全國建成了上百個智能化分撥中心,智能快件箱投入運行已經突破了20萬組。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的研發應用步伐也在持續加快,新能源運輸車的保有量突破了7000輛。
馬軍勝說,快遞業在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實際困難,如末端網點辦照成本較高、快遞車輛通行難、快遞基礎設施薄弱等;此外,還面臨安全形勢比較嚴峻,快遞市場經營秩序不夠規范、快遞服務有關規則不夠明確等問題,亟需通過立法予以解決。
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快遞暫行條例(草案)》,這是快遞業首次行政法規立法。馬軍勝表示,條例的制定,是為了保障快遞業實現由大到強轉型,促進高質量發展,建設郵政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