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孰不逐利。阿里、京東這些電商巨頭在線上紅利走到盡頭的時候,開始轉入線下做起了利潤高卻不容易做的生鮮生意,盒馬鮮生、7Fresh無不是對生鮮的一種嘗試。而在中國,從來沒有藍海,即便是有,在短時間內就會有大量玩家入局,將其迅速填平,從目前看來,生鮮也是如此。
近日,一家名為彩虹星球的生鮮便利店公司完成了千萬元A輪融資,看來又是一家想在線下生鮮市場分杯羹的主兒。據了解,該公司目前主要做的是社區的生鮮生意,它的智能生鮮冷柜就是一個放入社區的生鮮迷你倉,而該迷你倉既是前置倉又是銷售終端,也就是說社區居民既可以通過該終端進行生鮮的購買,又能夠讓該其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
這樣看來的話,它就是一個放大了的、有人值守的、賣生鮮的智能售貨機。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種放大版的生鮮智能售貨機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但是市場空間并沒有太大。生鮮不像是茶米油鹽,會出現正在做飯的時候突然發現沒有鹽了的情況,這里我們將社區人群分為三類,一類是上班族,這類人如果想要在下班后做飯的話,多數都是提前已經想好了要做什么,所以下班后會順道去超市或者是菜市場買一些食材。
第二類是一些家庭主婦或者是年紀較大的老人,在家負責做飯帶孩子,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因此,這類人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時間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一個是對價格比較敏感。他們對超市生鮮什么時候打折、菜市場的菜什么時候最新鮮、什么時候最便宜一清二楚,即便是社區的智能售貨機比菜市場近了好幾站路,他們也樂意跑幾站地去買比智能售貨機生鮮便宜一毛錢的菜市場或者是超市。
第三類就是對價格比較不敏感的人了。這類人一般是這種生鮮智能售貨機的目標用戶,他們一方面是對價格不敏感,另一方面對品質要求較高,而生鮮智能售貨機的商品一般都是標品。
另外,對于彩虹星球來說,難點也不僅僅是盈利、損耗等問題,進社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對于一些比較老的社區來說,在社區內或者是社區門口就已經有社區便利店了,店內也會有一些生鮮,品類上并不一定比彩虹星球的智能售貨機少,再加上熟人關系,這也就決定了彩虹星球想要進駐社區的難度,并且在租金、人工等各項成本加起來,其生鮮的價格并不一定會比旁邊的便利店低。
生鮮因為消費頻次較高,并且其利潤也高,市場較大,所以逐漸引得了眾多的商家入局,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盈利模式以及對市場走向的一個準確判斷,那么即便是融資再多的錢,有可能到最后也會變成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