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隨著拼多多大量線下廣告投放后,如一匹黑馬迅速躥紅,然后各路科技媒體、資深電商自媒體人發表了各種關于拼多多以拼團模式大規模病毒擴散的文章,大多是比較宏觀的分析。
例如:商業模式、消費市場、用戶群體、消費土壤等。
相信大家有關注的人,也都有了一些宏觀了解。
很多人不看好,認為不持久——但是當新事物來臨時,不服氣唱衰都是沒有用的,存在即合理。
這個不能簡單粗暴籠統地用消費降級、社交紅利來概括,我有一個堅持的觀點:一切一概而論的下結論就是耍流氓。
分析這種模式背后的杠桿點,更接近產品服務的本質,然后變為自己的能力,才是我們職業發展升級打怪路上應該做的事。
能將一個戰術層的玩法變為一個產品宏觀核心戰略,背后到底抓住了什么?
本文更多是從具體用戶場景、業務落地等具象層來分析其背后的意義,試圖能更深入理解拼多多拼團模式的本質。
一、平臺玩法
反復體驗后,我將拼多多平臺玩法主要分為四大類:
1.直接去拼團;
2.邀請參與拼單;
3.邀請助力:砍價免費拿、團長免費拿、助力享免單;
4.分享互惠:現金簽到、分享領紅包。
其中分享是拼團模式的核心、社交電商的靈魂交互,決定著平臺的很多關鍵指標,分享成功直接影響病毒傳播的效果。
· 廣告價值:即通過反復曝光增加用戶品牌認知和功能體驗;
· 流量轉化價值:注冊或下單轉化,被引導使用同樣的功能后者購買商品轉化。
很明顯,邀請參與拼單是能直接引起訂單轉化的,能直接起拉新促活作用。
第三、四種玩法主要能體現廣告價值、拉新轉化。
砍價免費拿
典型的分享助力模式,選購商品分享出去后,朋友通過在H5或者APP(APP砍價會更多)中點擊砍價按鈕,能幫助你砍價到0元最終免費獲得商品。
這個我們在朋友圈、群聊中最常見,能起廣告曝光、病毒擴散作用,最終形成一定的拉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