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媒近日報道,稱騰訊音樂計劃在下個月會見潛在的承銷銀行,有可能今年下半年在美國上市,估值超過25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接近全球流媒體音樂的領頭羊Spotify了。
看到這里肯定很多網易云音樂的粉絲們就不服了,因為從網上的聲勢來看,網易云音樂的話題性和格調一直都要高于騰訊,為什么卻是騰訊音樂能做到這么大?答案其實很簡單——版權。
騰訊的音樂大戰略在去年初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就已經走上前臺了。去年1月,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整合成立新音樂集團,更名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正式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整合到了一門之下。
根據2017年中國數字音樂平臺排行榜,排在TOP5的分別是,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網易云音樂和蝦米音樂,百度音樂排在了第七。因此擁有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的騰訊音樂已經吞掉了中國78%的數字音樂市場,而在版權方面更是處于統治地位。
騰訊音樂占中國數字音樂78%份額
騰訊音樂的六大業務線其中之一就是版權管理部,與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完全平齊的一個部門,可見版權在騰訊音樂體系中的地位之高。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騰訊音樂集團手中握有的版權包括:環球、華納、索尼、英皇、YG、CJ、華誼、福茂、杰威爾等,其中環球、華納、索尼三大音樂巨頭的版權在手,足以讓騰訊音樂傲視全中國市場。
而騰訊拿下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的原因之一也是為了能夠攤薄版本支出的成本,騰訊音樂整體的月活躍用戶人數超過七億,這樣算起來,高昂的版權費用也不是那么無法接受了。
2017年末,騰訊音樂又與流媒體音樂巨頭Spotify進行了一比交易,Spotify以股票交換的交易形式收購騰訊音樂9%的股份,這下就真的是強強聯合綁在一起了。
可以發現,騰訊音樂在對待版權方面的態度與以往的幾家音樂公司完全不同。以蝦米和網易云為例,這兩者在版權上一直遵循保守戰略,網易云之前幾乎就是靠著版權轉授在運營。但是騰訊卻采用的是相當激進的手段,就是買買買。
事實證明,騰訊走的路對了,數字音樂市場其實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就是誰有版權誰能贏,其他什么UI設計、社區環境、客戶端可用性都是虛的。軟實力上可以慢慢改進,但版權問題從來都是沒得商量的。
在騰訊把版權緊握在手后,我們發現它與競爭對手就已經不在一個層面上競爭了。
在網易云起勢之前,騰訊積極與之合作,對抗當時的競爭對手蝦米音樂。但隨著網易云的壯大,騰訊又停止與網易的版權轉授合作,轉而與阿里音樂完成版權轉授合作,扶一個打一個非常熟練。
今年,騰訊分別與網易和阿里簽訂了版權轉授協議,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數字音樂市場都是在騰訊的鐐銬下跳舞,而這鐐銬的核心正是版權。
現在騰訊音樂要上市,估值250億美元,聽到這個消息后恐怕整個中國數字音樂界都不會輕松。上市后的騰訊音樂將會更加瘋狂地買版權,留給競爭對手的余地會更小,今后的日子會更難過。
最后插一句題外話,最近這兩天騰訊在搞新文創生態大會,其實也是一樣的路線,就是大力推進與版權方的合作,這招在音樂上已經得到了驗證,現在要更大規模地推向全線騰訊文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