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聯想集團(00992.HK)被香港恒生指數剔除,石藥集團加入;在此之前,彭博社稱聯想集團股價跌幅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從2013年3月進入恒生指數至今,其股價已經跌了56%,而過去十年中被踢出恒生指數的公司股價跌幅中值為48%。
聯想集團發布的2017年度業績報告,盡管聯想實現了扭虧為盈,但是整體業績相當不容樂觀。聯想的三大業務板塊都出現下降,其中作為立身之本的PC業務近四年來首次失去PC全球老大的地位,寄予厚望的智能手機業務和作為業務增長亮點的數據中心企業IT業務均大幅度下降。
聯想這個企業,是不是已經不行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聯想為什么不行了?
聯想是一個典型的民族品牌代表,從國內第一,通過大手筆收購摩托羅拉手機部門,收購業界領袖IBM PC,X86服務器部門,從國內走向世界。聯想業績的全面下降,誠然有許多外部因素,PC行業的整體下降趨勢,智能手機的紅海競爭現狀。但是現在,還有哪個行業哪家企業不是處于變革性、顛覆性變化的重重壓力下呢?
聯想作為一個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擁有中國科學院出身的創業者和團隊,國內市場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背靠最大的新興市場;同時擁有世界一流的商業伙伴:常年咨詢顧問麥肯錫,IT行業的龍頭老大IBM,通訊先驅摩托羅拉,請問哪家企業能夠聚集了這么多中國和世界最強的資源與力量?
聯想陷入困境的深層原因已經無法從外部去分析,而只能從內部剖析入手。只有挖掘出目前聯想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才能有助于聯想今后真正地改善業績。
柳傳志在年初承認聯想面臨著巨大挑戰,目前的困境有來自于外部競爭環境的因素,也有來自內部工作失誤的因素,這算是給過去幾年的問題定了個調。根據來自彭博社的一篇分析認為,自聯想2015年到達頂點之后,如今已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市值,7名分析師根據聯想近一年來的回報率建議投資者賣出,并給出了低于近期市場價13%的目標價,因此,聯想的向下之路應該還沒有結束。國內的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聯想近期看不出任何好轉的跡象。
目前是變化的時代,各行各業都在轉型求生存,但全球范圍內PC巨頭的轉型卻鮮有成功。那些已經日漸式微的富士通、東芝和索尼PC就不說了,現有巨頭中的惠普除了堅守PC市場之外,無非是多開辟出一個打印機市場并將其逐漸做大;戴爾在PC業務持續萎縮之際,則是在企業服務市場持續奮進,但像聯想這樣希望能在PC、企業和消費業務三個方向齊頭并進的公司,目前還看不到第二家。換句話說,聯想畫出的藍圖太大了,似乎已超出了其自身能力所及,而這正是其陷入今日之困境的根本原因。
從根本上說,科技創新才是企業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科技創新不僅是科技工作者的任務,也不僅僅是國家的發展戰略,而是企業的生命線。
企業必須靜下心來,為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企業通過積累專利技術,保護知識產權,為企業的發展贏得足夠的市場空間。
假如企業在某些方面獲得知識產權保護,那么,在法定期限內其他企業就不能涉足該領域,或者不能使用受到保護的知識產權,這就使得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可在短期內獲得市場獨占地位,進而獲得市場壟斷利潤。
正因為如此,科技創新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概念,同時也是企業經營的戰略理念。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擴大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只有秉承科技創新的發展戰略,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