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現在,董小姐也絕不承認自己“變身”失敗。
7月20日,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查封了位于南京市溧水經濟開發區的南京銀隆新能源(產業園)商用車不動產項目。據悉,南京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是珠海市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提起珠海銀隆,則不得不提它的投資人——董明珠,董小姐。
“好空調,格力造”的Slogan早已深入人心,許多人不理解為什么格力董事長董明珠空調造得好好的非要去跨界造車。對此,董小姐曾表示:“如果只是為了造車,為了下一個一千億,那格力和銀隆的合作就是盲目的。格力的發展需要電池業務,而不是一開始就想做汽車。”
2016年8月,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擬作價130億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將其納為全資子公司。但這一收購方案在隨后的股東大會中被否決。
同年10月29日,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發飆的視頻在朋友圈刷屏,視頻里的董小姐鐵青著臉,炮轟在場的所有股東:
“開股東大會我進來沒有掌聲,這還是第一次!”
“格力沒有虧待你們!我講這個話一點都不過分。”
“格力人從1個億、從1%利潤都沒有甚至虧損的企業做到今天,達到13%的利潤,是靠你們來嗎?”
事已至此,格力多元化經營的戰略與銀隆不會再有什么瓜葛,剩下的只有董小姐與銀隆。
正如董小姐的書中所說:“把一種單純的信念貫穿于生活中,往往需要付出并不簡單的代價,它需要瘋狂的熱情去澆灌,也需要堅強的內心去支撐。”
這種信念支撐著那年36歲的格力電器銷售員董明珠,她用27年的時間,將格力帶上家電領域第一的寶座。當然,也支撐著如今64歲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小姐,誓把銀隆做起來。
在收購議案被否后,董小姐拉來王健林、劉強東,以及中集集團和燕趙金匯基金,共投入30億元取得了銀隆22.4%的股權。其中燕趙匯金持股3個月,就把股權悉數轉給了董明珠,讓她的占比達到17.5%,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
董小姐入股僅8個月,銀隆就簽下總計約800億元的7個新能源產業園項目,遍布國內幾大經濟區。按照規劃,2020年的產能目標是10萬輛。其中,南京銀隆就是在2017年5月份開建的,擬投資100億元,為銀隆在全國布局的五大產業基地之一。
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銀隆銷量僅為2292輛,整體客車市場上半年累計銷量不過31594輛。以目前主營新能源客車的銀隆而言,攤子確實鋪得有些大。
另一邊銀隆各大園區電池訂單減少、工廠停產的消息也在持續發酵。資金緊張的狀況已影響到了其供應鏈上游企業。自珠海思齊將銀隆告上法院后,更多“沉默的供應商”站了出來,據統計,各供應商被欠貨款累計超過10億元。
自2017年底,一向高調的董小姐便很少為銀隆站臺了。包括此次南京銀隆被查封一事,截至發稿前,董小姐也未做出正面回應。
是戰略收縮還是接受失敗,我們不得而知。事實上,銀隆困局的根本原因或許出在源頭。
目前主流的兩種電池技術,磷酸鐵鋰與三元鋰分別催生出兩大新能源行業的巨頭比——亞迪與寧德時代。憑借手中的鈦酸鋰技術,銀隆顯然想成為第三大巨頭。
早在10年前,銀隆用49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奧鈦納米科技有限公司,掌握了鈦酸鋰材料的最新技術,成為日本東芝之外,唯一達成鈦酸鋰動力和產業化應用的企業。
鈦酸鋰的優勢在于耐高低溫、快充性能好、電池壽命長、充放電能力強等。但83Wh/kg的電池密度使得其作為汽車動力時,僅能提供30km左右的續航。在以續航界定補貼力度,續航決定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電動汽車市場中,鈦酸鋰電池實現裝機533.4MWh,僅占鋰離子電池整體裝機量的1.59%。
即使董小姐表示,看好銀隆是由于鈦酸鋰技術在儲能方面的優勢,格力與銀隆的后續合作將成為前者進入汽車空調行業的切口,但起碼在造車這件事上,銀隆與董小姐都想得太簡單了。
在當初個人入股銀隆時,董小姐曾談到:“我根本沒有想過勝算和輸贏的問題。我只想到新能源是國家的一個戰略,是未來發展的新興產業。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產業中哪個國家擁有最領先的技術。所以,這是我們最需要去做的一件事。”
所幸,在7月22日,南京銀隆解封。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項目的合作單位與銀隆在合同履行上存在分歧,合作單位向法院申請訴訟。在雙方誤會解除后,合作單位申請了解封。
現在,董小姐還在朝“汽車人”的方向轉型,但畢竟造車對“道行”的要求極高,她究竟能否變身成功,還很難說。